APP下载

地理与相关学科融合的渗透价值及体现策略

2015-09-10关阳阳

考试周刊 2015年58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老鼠科目

关阳阳

摘    要: 学科之间的融合已逐步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种融合对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具有重要的渗透价值。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科融合    渗透价值    体现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要求:“高中地理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传统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空间观、人地观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学科间融合的提出和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了特殊的渗透价值。

一、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地理与其他学科间融合,在地理教学中又增加了171个其他学科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中有些是学生已经学习和接触过的,有些是学生没有接触到的,学过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没有学过的知识经过老师的补充和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同时掌握一些其他科目的文化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还使学生了解了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目。

教学中的体现策略:致力于使学生知识更加广博、更加丰富,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

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中,在讲到引起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时,教材列举了“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和“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教师在运用这两个阅读材料之前,可以先向学生说明这两个例子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国际政治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两个因素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这个案例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加历史和政治方面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广博、更加丰富。

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规定:“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而其他学科在地理中的运用便可成为这种对策。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学科融合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体现策略:致力于使学生学会用其他科目的规律或定理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问题,实现知识迁移。

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中,在讲解海陆热力环流时,需要应用物理上的热力性质原理和比热容知识。在物理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热胀冷缩的热力性质,又学习过水的比热容大于土或石的比热容,因此用物理学知识很容易解释白天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海洋升温慢,空气遇冷收缩下沉,从而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高低气压差,形成海风。

这个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海陆热力环流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应用其他科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真正有用的地理。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其他学科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并且知识点较多,这些知识在学生学习地理时逐步渗透,让学生综合分析,从而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中的体现策略:启发式教学,开拓学生发散思维。

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中讲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阳早上比中午大,为什么热量却没有中午多呢?”其实这与物理中的参照物问题有关,太阳早上在地平线上,可以与地平线上的参照物,如树、房屋等进行对比,显得比较大,但太阳高度角小,穿越的大气层厚,所以冷。中午在高空,没有参照物,在空荡荡的背景下,显得比较小,但太阳高度角大,穿越大气层薄,所以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对这样的思辨问题很感兴趣,因此教学中会积极地思考,综合物理知识,得出结论。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幫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小实验:“心理学家曾经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高出地板几英寸的平台上。出于天性,老鼠跳下平台。不料地板带电,老鼠跳下后四肢受到电击,疼痛难忍。这时,心理学家立即对老鼠脑部通以电流,扰乱其神经活动。结果,当第二次把老鼠放上平台时,只见它又爽快地跳了下来。但是,如果在老鼠受到电击后,经过较长时间再对它的脑部通电,那么,它再上平台时就不肯往下跳了。”这个实验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试验。第一次的脑部通电干扰了老鼠的短时记忆,使它忘记了受电击的痛苦经验,老鼠又会往下跳。而第二次通电时间间隔长,神经系统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意味着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而电流干扰对这种变化了的结构是无能为力的。既然对脑部通电干扰已无效,痛苦经验得以长时间保持,老鼠就不肯往下跳了。这个实验给了我们教学的一个启示,如果老鼠是学生,那么学生学完知识后最苦恼的就是怎样把学过的知识记住,如果立即让学生学一些毫不相关的其他知识,无外乎让他们跳下电门又通电,但如果在地理课上多融合一些其他科目的知识,在其他科目上多融合一些地理知识,防止学生学习新科目时对刚学完知识的干扰,也就是防止通电,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种长时记忆,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会减轻很多。因此,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繁多复杂的课程的同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教学中的体现策略:致力于使学生减轻繁多的课业负担,学科间要加大融合力度。

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讲解洋流时经常引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或者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例子。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教授杨晓飞写的《浅谈地理知识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联系》中讲到,历史课堂学习涉及新航路的开辟与洋流的影响。

这样相互教学,学生再也不用为背知识而烦恼,不会说“文科就是背了”,无论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角度讲都是一项重大的突破性价值,是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的很好途径。

学科融合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渗透价值,教学中,我们要适当适时运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参考文献:

[1]张丽平.诗情画意寓教于乐——浅谈地理教学与诗歌欣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2]张焱.地理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J].镇江高专学报,2007(7).

[3]邓兴珍.浅谈“愉快教学法”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7(8).

[4]刘金龙.浅谈地理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渗透[J].地理教育,2003(6).

[5]柳晓飞,陈华安.浅谈地理知识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联系[J].地理教育,2008(5).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老鼠科目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抓老鼠
笨猫种老鼠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从“刘易斯拐点”谈“人口迁移与产业发展”专题复习策略
集聚效应、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内容详析
“人口的迁移”教学设计(中图版)
老鼠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