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们的心里都响起诗的琴弦

2015-09-10高君英

考试周刊 2015年58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新课程

高君英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唯有教师对作文课堂有所创新,才能打破学生对传统作文课堂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乐于写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第一,注重情境,激发写作兴趣;第二,以说促写,锻炼学生思维条理性;第三,引导创新,突破常规套路;第四,以身示范,胜于说教,希望通过思考和实践,改变原本枯燥沉闷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写作    教学创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纵观近年来的中考作文要求,文体已被淡化,鼓励学生不受拘束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重在激发学生练笔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总之一句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自由、有创意及丰富地表达。在写作教学创新上,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注重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教师引导时的确需要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在每堂课的课堂切入点,对学科知识的包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2]。大多数一线教师对这一点都是深有体会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需求,激发作文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每个人心中一亩田》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1.播放齐豫的歌曲《梦田》,出示歌词,学生聆听。

2.导语:歌词中唱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李种桃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同学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地,每个人都在播种。有人播下勤奋的种子,希望可以获得丰收,满载而归;有人播下理想的种子,希望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有人播下母爱的种子,希望可以变成荷叶田田,避风挡雨……你心里的那亩田又种下了什么呢?

我认为创设情境动用多媒体工具、影像音乐皆可,或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用优美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大胆地表达出来,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营造一个让学生愉悦、有意境的写作氛围,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二、以说促写,锻炼学生思维条理性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离的辩证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惊喜,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河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3]。一个学生如果语言正确,思维有逻辑性,那他的写作条理性肯定很强。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讲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通过让学生口述与作文相关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点评作文等方式,锻炼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生动性。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的中国梦》主题作文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父母、朋友、身边人的梦想是什么?理解“中国梦”的浅层内涵:普通中国民众的梦想,也就是小人物的梦想。接着,谈谈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们的梦想,学生分别讲了屈原、陆游、范仲淹、宋濂、钱学森等人的故事,从而理解更大的中国梦:即强国梦,大国梦。

言为心声,有所思才能有所悟,口语和思维永远是连在一起的,通过口头讲述一系列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学生对写什么、怎么写心里更有数。

三、引导创新,突破常规套路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要给学生创设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所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以下两方面是重点。

第一,作文立意要有创新。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文章的灵魂。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鼓励学生阐发富有个性、匠心独运的见解,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运用发散性思维,古今中外纵横。如话题作文《路》,引导学生纵向思考和横向思考,古往今来的聯想,过去、现在、未来,四面八方的联想:多少仁人志士如屈原一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为医治民众思想的顽疾而弃医从文,毛泽东是如何探索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也可以就小处说,从自身写起,写出自己某段心路历程,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第二,作文选材要有创新。选择材料的创新即选择新颖的、别人不注意的或不了解的材料,能很好地为主旨服务。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因而选材也应与时俱进,才能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选材创新注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众人瞩目、议论纷纭的各种社会现实、看法、意见等。既要抓新材料,又要重视深入挖掘材料具有的价值,使下笔的文章既避免俗套,又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

四、以身示范,胜于说教

作文课如果仅给学生一些范文让学生仿写,或者丢下一个作文题目和一些写作要求让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教学是让学生厌弃的,是毫无成效的。“因为这样的语文教师自己从来没有试着写过一篇描写春天的雷雨或者正月的暴风雪之类的作文,学生也从来没有听到他谈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让他们用最完善的教学方法教上七年,也不会有任何效果”[4]。

我认为教师写下水作文有如下好处:首先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其次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作文。最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记得上完苏轼的《水调歌头》后,我在课堂上即兴出了个作文题目:“苏轼笔下的月光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那么你心上的月光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请以“心上的月光”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学生呆望着我不知何处下笔,我沉思片刻,于是把几年前写的一首诗找出来读给学生听:

谁?还记忆着心上的一缕月光/透过瓦蓝瓦蓝的月空/读着月亮里的老童话/初秋静谧的乡野星光点点/流淌唯一的月光

晃过高楼的七彩光柱/行道树丛洒落的灯光/和彻夜不眠的街灯/谁夜半惊梦/把窗外误作多情的月光。

谁?遗忘了/自顾脚下奔走/这山水辉映的城市/总听人夸耀夜景的炫丽/月光终抵不过霓虹灯火

谁?夜深人静的梦里/还会轻轻滑过一缕心上的月光

读完我介绍了下创作背景:听家人说我们那边乡下要造一个湿地公园,村里的老房子面临拆迁,我非常不舍,那里有我钟爱的乡村田园、静默的小河、夏虫的吟唱、童年的星空,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這首《心上的月光》。学生听后大大激发写作灵感,后来很多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在他们的笔下月光寄托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对家乡的热爱,对友情的祝福等,还有学生居然模仿我的笔调写起诗歌,甚至有学生课后还问我怎样写好诗歌,由此我感慨教师“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教师不写,何以让学生写?教师应该以身示范,用一支流淌着爱意和虔诚的笔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在学生心中播撒下美好的种子。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之间的众多关系。”[5]青少年的确富于幻想,但要保护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还有赖于老师的正确指引。只有在老师科学教学方法的引领下,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思维方式的创造性,才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学生才会拥有诗人般的思维和语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3.

[2]周彬.课堂密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2.

[3]祝敏青.语言学通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18.

[4]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13.

[5]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80.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