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识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2015-09-10张罗
张罗
摘 要: 新课程下历史教材变化的一大亮点是融入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的插图,有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活动场景、历史地图、历史示意图等,这在历史教学中是一种非常直观和重要的工具。恰当运用历史教材中的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记忆,提高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教材插图 图片类型 教学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中运用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历史插图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些插图,反复围绕文字内容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
通过几届高三历史教学摸索,笔者深感课本插图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教材中的历史插图及运用好这些历史插图,笔者谈谈见解。
一、历史插图的类型
人教版历史课本插图主要有历史文物图、历史人物图、历史场景图、历史地图、历史结构示意图等,相对于历史教材的文字内容而言,插图具有典型性、简明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历史文物图一般是介绍它的出土时间、地点、名称、用途和在当时所起的作用。“秦半两钱”、“秦铜量”和“秦铜权”展示了秦灭六国后,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则展示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高超水平,这些插图强化了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感受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历史人物图主要是介绍人物的历史功绩和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教材中一般会选用中外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画像,他们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貢献,如“秦始皇”、“华盛顿”、“孙中山”和“毛泽东”等,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伟人的言行,心灵得以震撼,从而鼓励他们继承这些伟人的优良品质,见贤思齐。
历史场景图主要是揭示重大历史事件在其高潮或关键时刻的景观。教师根据画面所呈现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让学生产生切实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圆明园遗址”上呈现的残垣断柱使学生认识到外国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罪行,由此激发学生的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队递交投降书”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通过八年战争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时刻,让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得到大大的提升,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志。
历史地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字和言语的延续、补充和发展。相对于历史文字而言,历史地图具有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教师在使用历史地图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认识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在本质联系。“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城邦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易于学生对希腊城邦建立及其特征的理解。再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出中共中央和红军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对于农村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而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有更深的了解。
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能将历史知识化繁为简,更形象直观地呈现历史知识,学生高效利用这些图片定能事半功倍。“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这些历史示意图将历史知识点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简单、直观呈现出来,对学生记忆理解非常有帮助。
二、历史插图的作用
历史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有些插图用于展示正文的内容,让知识形象化和直观化,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有些插图用于烘托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兴趣;有些插图用于解释复杂的历史关系,减少文字叙述;有些插图用于美化版面,减轻视觉疲劳等。教师如果能够仔细研究插图安排的意图,并且灵活运用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就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加强记忆,激发兴趣。
人类右半脑记忆图像的能力远远强于左半脑对于文字的机械记忆,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插图变成记忆历史知识的钥匙。提到土地革命,学生就会记起“井冈山会师”;提起“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学生立马想到“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提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学生马上想到“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使用这些历史插图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加深理解,增强印象。
历史课本身内容繁杂,一些学生感觉记忆、理解有困难。教师如正确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选择“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美国人领取救济”等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和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原因;在讲解《开辟新航路》时,让学生仔细阅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并让学生标记时间、航海家、路线、扶持国家、方向等知识点在图上,这样学生复习时就一目了然;讲解《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教师如用好“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那么学生掌握1787年宪法的分权的内容必将手到擒来。教材上有时一课的知识点就浓缩于该课示意图中,一个图涵盖一课内容,一个图解决一节教学内容。
3.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巧妙地运用历史图片为教学服务,不仅会使得课堂图文并茂,富有吸引力,而且会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讲三大战役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三大战役分别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难得出结论。如讲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时,让学生认真分析课本上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图片,究其本质得出这是清政府禁民出海,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
4.培养情感,渗透德育。
中学历史教学不是单纯地讲述历史史实,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是今天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历史插图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老师在讲解抗日战争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插图直观地感受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野蛮,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让学生不忘国耻,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自觉地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讲到改革开放时,一系列图片展示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取得的举世瞩目成果,让学生深深感叹和折服,一方面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5.加强美育,陶冶情操。
人教版历史课本中进行美育的优秀插图非常丰富。有精美绝伦的三星堆青铜礼器;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红楼梦》;有风格多样、繁花似锦的书法如《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有风格多样、技巧精湛的中外绘画如《夫妇宴饮图》、《自由领导人民》、《格尔尼卡》;有宏伟而沉寂,引人深思的建筑如《帕特农神庙遗址》、《柏林墙》;有芭蕾舞剧《天鹅湖》剧照、卓别林经典艺术形象等。教材中这些极具艺术美的插图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美的洗涤。历史教师必须把握住这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
总之,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图片资源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强化记忆,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插图,不断地探索、挖掘这座宝库,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催化剂,成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孙玉美.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2.
[2]胡小玲.高中学生历史图片收集与解读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