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要尽快适应新课改
2015-09-10郭彩虹
郭彩虹
摘 要: 本文分析当前高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对推进农村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农村学生 教学方法
我们学校是一个农村学生占绝大多数的独立高中,很多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学生缺乏来自家长的爱,要么有强烈的孤独感,要么不自信,有较强的失落感,加上繁重单调的生活,容易导致早恋。一部分学生由一个几乎完全被人照顾的家庭生活环境到一个事事靠自己的学校生活环境,由一个众星捧月的学校环境到一个高手如林的学校环境,他们的心理环境或多或少会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失落感。他们进入新的学校,面临适应新环境的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在原来初中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是佼佼者,可是到了现在班上发现身边真是高手如云,跟他们一比自己就差了点,失望感油然而生;有些同学好不容易熬过紧张的初三,就想着高一可以不用太辛苦了,甚至开学后疯狂地玩网游,一放松,成绩马上就掉下来了;有些同学初到高一新集体,面对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由自主地在心的天平上与初中教师相衡量。但称来称去总觉得某些教师没有初中教师好,或者说与他们心目中的重点中学教师相差甚远,由此产生焦虑心理,担心因此丧失兴趣,考不好等。更有甚者干脆抗拒教师,产生厌学情绪。
面对高一农村同学,要做好新课程改革,一线政治教师除了承担政治课教学外,更应该承担起学生心理教育重任。伴随新课程推行,我们应积极转变和重塑角色,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精心备课,全面备课,因材施教
农村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做好新课改形势下的备课工作呢?我认为备課应以教材、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方方面面辐射,包容师生阅历的全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教师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撰写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布置作业”,还包括教师对课标、教参、教材的理解,这其中包含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教参,更要充分了解农村学生现在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唯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备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好课。教学设计不能苛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不能苛求字数,同时不能苛求千篇一律,备课方式应该从过去的以不变应万变相应调整为学生变我也跟着变。
二、教师转变观念,学生树立自信
长期以来,农村学生中敢于向教师提问的仅占20%,敢于当面指出教师错误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可见,不是学生没有疑问,而是因为学生“太守纪律”不敢问,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对此,新课改要求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要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并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以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充当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信心。例如,引导学生学习《信用卡》这一问题之前,我告诉学生信用卡还没用过,哪些同学或同学家长用过的,请大家事先了解,下节课上告诉我们这些不知道的。在课堂上,我故意将有些内容讲错,几个同学立刻指出了我的错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大家明白了信用卡的有关知识,我假装恍然大悟。
三、关注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尊重和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教学只有把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货币的发展》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中人们买东西用的货币是什么,由于学生对《新水浒传》比较感兴趣,当时这部电视剧正在热播,大家抢着回答这一问题,因此我专门叫了几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女同学作答,都答得非常好,得到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赞同和表扬。
四、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适时适度利用多媒体
长期以来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课程内容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学生感到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生活为基础,使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农村学生以前接触多媒体很少,掌握的信息有限,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用更多知识信息充实课堂教学,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述有关价格知识时,重点讲述与现实生活贴近的价格与供求的有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掌握商品与价值的关系、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等知识。我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前先到市场上调查早中晚的蔬菜价格的变化,并想想原因。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放出了很多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价格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很快掌握与价格有关的知识。
五、创设问题情境
这是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有一个由教师引导到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探求新知。如教学高一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我提出“金钱是万能的吗”、“你的压岁钱应该怎样花”等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讨论热烈:有的同学用自己的压岁钱交学费,有的买学习用具,有的孝敬长辈,有的给同学过生日,有的交给父母保管,等等。然后让大家分析哪些做法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在激烈的讨论中让学生明确应当怎样正确对待金钱。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创设能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使课堂内充满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