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2015-09-10綦艳红
綦艳红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是新课改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世纪下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核心,那么如何搞好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本文从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入手,谈谈其实施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1.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的教学使命,也渐渐成为教学重点。那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哪些必要性呢?
1.1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密切相关,体现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科技发展,因此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纵观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邓小平主席提出的“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一核心思想,是支撑国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百业待兴一步步走向目前繁荣兴盛的精神支柱,可见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的生产动力,就难以取得长足发展;新近提出的“科教兴国”也是基于创新和教育的前提,创新并不是盲目存在的,只有和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2创新能力的培养顺应未来社会发展潮流
未来社会的发展必然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化,知识传播日益迅速化,科技发展日益创新化,这些都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取新颖的手段更好、更迅速地解决问题,这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最基本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地渗入各个学科中,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成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方式的重要手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与社会发展衔接。
1.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由高中生物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高中生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何联系呢?这就要从高中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入手:一方面生物学贴近生活实际,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鼠蛇蚁等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开发潜在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生物学中涉及很多探究性和实验性课题,探究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繁衍”时,可以从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入手进行举例,提出胎儿的性别是否只与母亲有关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下定论,充分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及其他多媒体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脑快速转动的思维活跃度。
2.2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联想性思维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而并非是对知识简单重复和机械背诵。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建知识框架,把所学基本内容在大脑中回放,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咀嚼和思考;其次是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旧知识的记忆,寻找二者间潜在的联系,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达到由某一知识点联想到相似的其他知识点的目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掌握知识。以期在旧知识的巩固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
2.3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其次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是逻辑性、合理性的,教师都应该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当然学生之间根據自己的见解相互出题解题同样值得提倡;最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同样体现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灵活掌握的检验标准就是实验做得是否流畅,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3.结语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处于摸索阶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有待完善,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志晖.游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2).
[2]刘芳铭.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