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优效第一课时之皲见
2015-09-10许红芳
许红芳
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整篇课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教学全过程来说,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也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可以这样说,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教学,就没有第二课时的精彩纷呈。只有有了第一课时的扎实教学,学生才能顺畅地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实现零距离的交流。
一、先声夺人,跃跃欲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学得更好。第一课时,老师需要牢牢掌握好这一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兴趣源,如《苹果里的厄角星》《我不是最弱小的》《徐悲鸿励志学画学生有兴趣,那么老师就要引导,或语言描述,或创设问题,或描绘画面,或资料巧现,以激发儿童阅读的欲望,使文情、师情、生情三者融为一体,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
例如薛法根老师执教《卧薪尝胆》,一开始引导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会观察,会倾听,会思考,会想象。请学生仔细看一个“王”字的象形图案,学生趣味盎然.接着引出一个兵器叫“钺”,引出越王勾践……短短两三分钟时间,薛老师紧紧抓住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心理,唤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让他们产生阅读的需求。学生快速地将整篇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事件等有效信息进行梳理,提取有效信息,加以重新组合。学生的思绪飞扬起来了,轻松愉悦地跟随着老师,踏上了阅读文本的探寻之旅。薛老师成功运用了唤醒需求策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也被激发出来。
二、有机融合,取舍有道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重视生字新词教学,重视生字新词与文本的有机融合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嗣中识好词,写好字,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例如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军神》,他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清学生画下来。然后分组进行检查朗读,师生对话妙趣横生。尤其是将刘伯承、沃克医生各自相关的词语分组朗读,教师引导鼓劢,明确学习词语的方法,不仅使学生会认,会读,会写,更透过词语,促进了对人物形象的了解。薛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该课的生字新词时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多角度地去熟悉和掌握所学的生字新词,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不仅是一种科学严谨的语文学习观,而且也向我们展示了薛老师深厚扎实的语文素养。
三、整体欣赏,把书读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就像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瓣、花蕊、花托都拽开,就会失去花朵的美丽。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因此,第一课时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能力。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并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能力。在学生初读文本之后,老师可以指名几名学生读一遍课义,也可以让学生读“你最喜欢读的一段课文”,或者让学生“挑一个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挑一个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难读的语段要耐心地一遍遍指导学困生朗读,努力达到朱熹所主张的“凡读书……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的要求。
中年级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可以试着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理清文章的脉络。阅读概括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薄”。学生能把书“读薄”,是十分重要的必备阅读能力之一。
四、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教学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要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布置作业,启发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例如笔者在教《三顾茅庐》时,最后留下悬念:“为什么刘备会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他们之问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你觉得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学生各抒己见,为验证自己的看法,大家都去看
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成功的?我想,如果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了课文,真的训练了学生的写字水平,那么我就觉得第一课时的教学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