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生以楫,向文本深处争渡
2015-09-10黄雯
黄雯
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我们如何改变以往只注重教知识的现象,让学生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呢?笔者以《如梦令》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把学习的“舟楫”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向文本深处“争渡”的体会。
一、创设诗意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中国的古典诗歌讲究意境,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营造出或空灵、或淳朴、或悲壮、或飘逸的意境,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对这样无穷之意的领悟,仅靠“言传”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把学生带人到诗歌意境当中去,让他们与诗歌产生共鸣,并调动自身现有知识、情感经验,主动地领悟鉴赏诗歌。《如梦令:中出现了一条小舟,它载着词人收获了一个个美丽的意外。上课伊始,抓住关于“舟”的诗句,并以“舟”为切入点,引入新词教学,自然能让学生进入诗意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二、教授鉴赏方法,培养赏析能力
(一)多重诵读——感受音韵美
古典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讲究平仄、押韵,韵律感、音乐感强,抑扬顿挫。诗歌中的优美意境需要靠反复诵读来体会。教学这首词要引导学生多重诵读,感受词的音韵美。一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并通过追问“兴尽晚回舟”中“兴”为什么读第四声,由字义确定字的读音,学生读得字正腔圆。二读,适时点拨在诵读时要注意词句的节奏和停顿,读出它的音韵美。经过多次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此时让学生根据理解再进行三读,学生慢慢把自己的理解读进去,读得人情人境。最后,引导学生读出词的三个画面,充分想象,读出词的意蕴美。通过多重诵读,学生读出了对词的理解感悟,真正走进了词人的内心深处。
(二)想象画面——感悟意境美
这首词,词中有画,画面丰富多彩,而且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值得我们驻足观赏,细细品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意境进行再创造,分别想象“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个画面。“溪亭日暮”的唯美境界让学生如梦如幻,亦真亦幻。虽然学生不能把画面描绘得那么清晰动人,但那“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迷醉足以达到“未成言语先有境”的效果。“误入”“藕花深处”初始的慌乱,那于荷塘深处呼朋引伴的焦急,及至最后留恋荷塘的嬉戏与享受,让学生对荷塘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渴望。于是孩子们一句句赞美荷塘的诗喷薄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蔚为奇观的“一滩鸥鹭”更给孩子们留下了绝美的意外。作者写到此处戛然而止,但那被惊起的一滩鸥鹭翩然纷飞的画面,那惊起的一滩鸥鹭所引起的少女们惊讶与陶醉的神态,那揣测鸥鹭内心世界的各种奇思妙想都永远定格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了。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将三幅画面串联,连贯为“一幅流动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词语——画面——说话三者连成一线,把深厚、凝重的词意,想象成生动、丰富的画面,化言为画,化虚为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此情此境,学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紧扣字眼——品味“词”语魅力
词,是要品的,李清照的词像清香的茶、醇浓的酒,更要细品慢尝,才能悟出其味道。在这一环节采用“品悟”的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找出最能够体现词人游览心情的字词,好好地品渎,并联系词的内容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精妙,更要说明精妙在哪里。学生细细咀嚼每一个表达感情的字眼,自然真切,见仁见智。自由而灵动地与诗文对话,对诗文的感悟也就会独特而深刻。
(四)对比阅读——情在境中生
本词作者李清照是以写“愁”著称的,这首反映她早期生活的词并不能完全代表她的词风。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精妙后,可以拓展阅渎《武陵春》,让学生用学习《如梦令》的方法自学这首词,迁移阅读,习得方法。这样学生对李清照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由读词到读作者,又由作者的生活、情感经历回归到这首词。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体会到年轻时李清照的生活、心境和年老时截然不同,读出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被引向李清照诗词学习的深处。
三、改变作业形式,促进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鉴赏方法?这需要让学生在独立的欣赏中自己去实践。通过布置不同类型的任务配合传统的书面作业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愿分组,或按作者,或按风格,或按题材进行专题性学习,利用课上所学的鉴赏诗词的方法,选择一首喜欢的词作,展开学习,并最终以学习小报的作业形式呈现出来。
利用活动课,还可让学生仿写《如梦令》,相机简单讲解词牌、格律,每首可自由选取主题。学生一首首充满童真的《如梦令》由此诞生。有以三国人物为主题的:“常记关公情重,孔刘吃穿与共。周公烧赤壁,张飞百战英勇。三国,三国。自古英雄出众。”有难忘小学时光的:“同伴亲密无间,老班风采依然。校园递情谊,回顾六年往昔。憧憬,憧憬,可否风雨同行?”通过仿写,学生不仅对诗词句式、韵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诗词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重温先生的话,倍感受益。让我们将舟楫交于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能驾着诗意的小舟,徜徉于美丽的语言文字中,收获学习语文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