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情的期许 丰盈的回报

2015-09-10吴中庆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温情草木杜甫

吴中庆

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骤然提速,在匆匆的步伐中,常常忽略掉重要的东西。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满足于预设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惬意于习题的草草解答。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要避免这种情况,等待是一剂良方。本文拟以杜甫的《春望》为例,谈谈如何实施教学等待。

一、给予温情的期许,让学生真切感受浓浓的关注

初中学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他们既有未完全脱尽的稚气与童真,又有即将成年的希冀与冲动;知识基础还不够丰厚,能力基础还不够完善,这些共同构成了初中学生的成长现状,也成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现实基础。

(一)真心的关注是学生成长的基础。真心的关注必然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细致观察和全盘把握,必然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对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内涵及作用的分析,不少学生仅是直白的翻译“国家破灭,但山川河流依旧存在;春天来临,城里的草木茂盛,长得越过人高”。这是典型的去意境化翻译,学生不能真切地融入诗歌情境,对于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无法有效体悟。这现象的背后是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欠缺,是对诗歌鉴赏步骤的理解不到位。为此,教师必须开展一些补偿性教育,例如,引导学生抓住显性的形象“山河”“城”“草木”,找到它们的特点:山河不因国破而停止它们固有的形态,山依然秀美,水依然流淌,草木依然葱郁;通过显性形象挖掘内隐的形象,例如忧国忧民、面容憔悴、深沉郁结的诗人杜甫。身在春天,气候宜人,草长莺飞,本该是人心荡漾之时,但诗圣始终难以忘却首都长安被攻破的事实,惬意的春景只能加剧他那沉郁至深的家国破碎之痛。当诗人形象显现出来之后,眼前的景就具有了别样的意义。开始学生发现国破之衰情与城春之乐景的关系——以乐景反衬哀情,并为全诗笼罩上一层萧条、肃杀、低沉的氛围,奠定了凄冷的感情基调。为此,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之后,聪慧的教师总会耐心等待学生的自主发现,让学生在原有知能层级上再进一步,实现看得见的发展,进而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恒久而温情的期许。

学生基础本来就各不一样,对待他们的期许就来不得统一化和急躁化,需因人而异,但总体原则必须为恒久和温情。例如对《春望》这首诗创作主旨的理解,学生之间的表现不一,有的停留在感慨时光流逝,有的认为是诗人感慨自己无济世救民之机遇,有的认为是诗人在忧国忧民,对于这些表述,教师往往习惯于立即作出评判,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如教师的预期,遇到另外一篇类似的文章,学生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如果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温情地期许学生自行印证其观点,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解释其论断之缘由,那么等待的效果自然比直接授予的好许多。

二、给予充分地准备,让学生切实开展足足的思考

教学等待也是有艺术的,一味的等待也不可取。最好的等待是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和充分的思考。

(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习活动前移。以《春望》的学习为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事先学习此文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的一些情况。学生自主深入研习长安被攻破的系列背景,就能迅速被诗歌情境所感染,能迅速融入诗境,与诗人产生“共鸣”;学生预习了杜甫的生平经历,掌握住他诗歌“人民性”的伟大特质,就能理解他为何在花之上看到了“泪”,在鸟声之中听到了“惊心”的哭泣之声。

(二)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沉下心去,充分思考文本内容。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教学实际中,教师总会以学生浮躁为由,只看到他们的“阴影”部分,很少主动而积极有效地帮助他们寻找“光明”。要知道,只有“光明”与“阴影”交替闪烁,才是真正接地气的美,才是教学乃至教育的魅力和美所在。仍以《春望》为例,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存在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对景与情关系的把握。学生对自然之景有所认识,但对文学意义上的景物认识不够。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理顺自然与文学的关系,知悉诗中自然景物是诗人眼中之景,意中之景,个性化之景。只有等到学生思考和领会到景中之意,景中之情,有效教学才能得以真正实施,诗歌的创作主旨才能被学生真正领会。

三、给予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全盘呈现满满的成果

教学等待必须以成果为结果,并以此成为新等待的契机。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等待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示,充分认知自身的潜能,进而充分自信地开展新一轮学习。

(一)教师要善于助推学生渐进地展示新学习成果。学生的知能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动力和渐见厚积的实在成果。就拿《春望》来说,谁都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全盘而准确地掌握诗歌关涉的形象特征、语言特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为此,教师必须要求和等待学生的延后学习,教师主要起“导引”的作用,“发”的任务则由学生自主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连续展示新学习成果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班级墙报的学习园地专栏,可以是班级主页的个人博客,也可以是作文训练的成果展示。

(二)教师要善于成就学生的自主和反思式成长。

无论怎样,教师的“主办”或“包办”行为都是教学之大忌。真正有效的教学源于也必将收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最紧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快速发展的高效学习轨道。仍以《春望》为例,学生可以在初步感知基础上,细致分析“山河”“草木”“花”“鸟”“烽火”“白首”等意象,并自主思考诗人的创作主旨,自主翻阅参考资料或点击古诗词鉴赏网页,了解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走近杜甫,掌握他那凄凉的身世,深切体会他那真挚、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研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各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自主而自得地开展拓展性阅读和学习,让学生突破求师学习的固有渠道,借助新传媒开展深入性学习。

俗语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教学活动中,则可能表现为“投之以期许,报之以惊喜”。当然,就现状而言,教学等待的践行无异于破冰之旅。路难走,但恰好显示其价值。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致力于这项研究,以更大的耐心践行教学等待。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安县

城东镇西场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温情草木杜甫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不识草木
寒露
登高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绝句
温情的雪花
温情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