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性理论视阈下的商贸英译教学研究

2015-09-10刘炜

考试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互文性语境文本

刘炜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贸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随之相应的商贸翻译教学方法明显滞后。作者运用互文性理论探索商贸翻译教学的可适性,并结合实际教学,从三个方面论述互文性理论对商贸英译教学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互文性 商贸英译 语境 文本

引言

互文性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将互文性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相联系,继而用互文性理论指导阅读、写作及翻译研究,逐步拓宽互文性理论的研究视野,增强互文性理论在其他相关领域的诠释力。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本而独立存在,所有的文本都处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翻译作为一种牵涉两种语言转换的活动,其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互文性特点。秦文华认为:“翻译实践的过程不仅包括语言间、文本间、意义间的转换,而且诸多原文和诸多译文在更广阔的时空进行着互相补充、互相指涉,从而创造出比单纯的翻译或复制更为丰富的意义,翻译理论的建构也不例外。”[1]由此可见,用互文性理论指导翻译教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互文性理论概述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最早由俄国文论家巴赫金(Bakhtin)在其“对话理论”中提出。其后,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吸收并借鉴俄国文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提出“互文性”这一术语。她认为:“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都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引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2]依照互文性理论的观点,每个文本的意义都在与其他相关文本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浩瀚的文本海洋。该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认为文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及转换的。互文性理论是对传统结构主义的颠覆与突破,对其不合理性提出质疑,打破传统结构主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概念,将文本放到结构以外更动态化的生成与变化的运动过程中。

随着互文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互文性逐步流变成两个方向:结构主义的狭义互文性及后结构主义的广义互文性。前者倾向于对互文性做精密的界定,从Kristeva最初的意识形态批判观蜕化成可操作的描述工具,逐渐演变成建设性的文学研究方法,形成建构的互文性理论趋势。其代表性人物Riffaterre认为“互文性是读者对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之间关系的领会,不论其他作品是先于还是后于该作品存在”[3]。Genette进而提出“跨文性”并细分为五类,互文性是其中最具体、最明显的一种,包括引文、抄袭和暗示。他将互文性视为语篇内部表现出的与其他语篇关系的总和(引文、戏拟、转述、否定),强调互文性的联系功能,以其清晰的理论建构和极大的可操作性推动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后者偏向于对互文性作更宽泛、宏观的解释,它将人类的各种知识理解、表意符号,甚至社会、历史、文化都看做文本,并与文化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相结合,因此也叫解构的互文性[4]。

互文性通过上述发展,逐间完善成为兼具强大解释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方法。其不仅重视语篇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且注重语篇内容之间的关系、语篇和社会文化表意实践之间的关系[5],对文学领域及其与相关领域的融合起着积极的作用。

2.互文性在商贸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商贸翻译是在商务领域经常使用的,反映这一领域专业活动的英语词汇、句型、文体的有机总和,是专门针对商务和商贸活动的专业英语[6]。随着跨国贸易活动往来的日益频繁,商贸翻译愈加举足轻重,商务翻译能力作为从事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基本能力,受到空前的重视,商务翻译教学随之取得蓬勃的发展。但是传统翻译教学方法下的高职商贸英语翻译教学还有诸多瓶颈,授课方法单一,仍套用传统的以翻译技巧划分教学单元的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双语基础薄弱,阅读涉猎面窄等,大大削弱商贸翻译教学效果。互文性理论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互文性文本意识,识别文本间的互文性关联。由此可见,互文性虽然发轫于文学领域,但其对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运用互文性理论来指导商贸翻译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2.1扩大互文性阅读,积累互文性知识储备

商贸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相较于一般文体,本身具有很鲜明的文体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三化三性”:“三化”即专业化、规范化和程式化;“三性”即简洁性、准确性、正式性[7]。在互文性理论视域下开展商贸英语文体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篇中出现的互文性现象的识别能力。分析互文性语篇中的语言特点,能使学生对互文语篇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翻译实践中逐步运用互文性语篇知识指导翻译实践。作为后结构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互文性关注的是文本的非确定性和非中心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感应、接触、渗透、转化等。在以文化为承载的文本网络中,任何一个文本都和其他文本相互关联,构成文化的一部分,都与其他文本或多或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的学生曾就以下商贸英语作如下翻译:

原文:In case of quality discrepancy,claim should be filed by the Buyer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arrival of the goods at the port of destination.

學生译:如果有质量问题,买房应该在货物到达目的港之后30天内提出索赔。

参考译文:买方提出索赔,凡属品质异议,应于货物到达目的港之日起30日内提出。

不难看出,该学生尽管能够表达原文意思,但由于缺少足够的商贸信函类互文性阅读,或阅读量不够,其译文不如后者精准、专业。

原文:该茶具有养血复脉,养心安神,补肺定喘,健脾之血等多种功能。

译文一:It has the functions of nourishing blood circulation,recovering pulse,relieving uneasiness of body and mind,mourishing lungs and calming astma,invigorating the function of spleen and relieving diarrhea.

譯文二:Doing good to your blood circulation,heart,lungs and spleen,it is a multifunctional healthcare tea.

如果之前没有过说明书英译的互文性阅读,学生就很难理解与掌握说明书类英译文本的特点,并提取出该原文的实质。由此可见,只有广泛地引导学生进行互文性阅读,对商贸问题的语言风格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才能储备足够的互文本,从而建构原文本的意义。

2.2合理运用互文性知识选择翻译策略

互文性经过多次流变,衍生出微观互文性与宏观互文性。前者指词、句等文本层面的互文,后者则是语篇文化层面的互文。罗选民认为:“不同的互文类别应该得到充分的描述,互文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也应该加以区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互文与翻译研究就无法充分展开。”[8]目前,学界对前者的研究更普遍,运用也更广泛,而对语篇互文的研究甚少。一般来说,翻译过程中,文化和语篇层面的调整要先于文字层面的调整,因此,引导学生重视不同层面互文性的特点与实质内涵,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运用在翻译实践中至关重要。

笔者曾让学生翻译爱立信的商务广告语:“Make yourself heard.”爱立信是全球著名电信制造商,该广告语可以说很好地传达出公司的性质与特点,语言短小、简洁、有力。有学生译为:“聆听你的声音。”虽然译文的意境很好,但与该广告品牌的定位不符。相比之下,“沟通无极限”中,“沟通”二字可以说能够更好地契合产品的特质,读来铿锵有力,富有动感,增强广告宣传效果。

2.3建立语料库,扩充学生语言储备

互文性认为,每一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式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萨莫瓦约,2003)。要得出好的译文,除了要有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要求学生对于相关文体的标准译法悉心积累,同时,要求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和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语料库优势,提高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参与读、主动性,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效果。

结语

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商贸翻译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语言贮备,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与跨文化

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教学打破传统的规约性教学方法,活跃学生思维,转换学生课堂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仅如此,互文性商贸翻译教学还能将课堂延续到课外,提供学生广泛互文性语料,从而有效强化商贸翻译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J].外国语,2002(2):53-58..

[2]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1):72-78.

[3]萨莫瓦约,邵炜译,《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Allen.G.Intertextuality[M].London:Routledge.2000.

[5]杨汝福.当代西方互文性的读写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

[6]李太志.商务英语言语修辞艺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7]袁洪.商贸翻译概论[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1.

[8]罗选民.互文性与翻译[D].香港岭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6:9:64-65:110-111.

本论文是江西省级教改课题《互文性理论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的中期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1-48-7。

猜你喜欢

互文性语境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跟踪导练(三)2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