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与合作学习探究
2015-09-10包凌宇
包凌宇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讲课随意、练习机械、搞海题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数学教学制度的改革,正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文章着重根据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现在教学与以前教学相比的创新之处,提出中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即为合作学习,以期能在中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
在新课改理念中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数学课堂,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气象。由于能合理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学习上的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备受教师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这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达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育思想的落实。它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达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见实效呢?
首先,既然是合作学习,那么肯定有学习内容,怎样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呢?我认为一些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体验、完成。选择合作内容,要求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选择切实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或者通过合作让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更深刻的,比如:有一定探索性,结论不容易得出;结论容易产生分歧;开放性题型;必须合作才能完成。比如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公式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组内探讨。
其次,在什么时间或者说在哪个环节需要学生合作,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要素。教师应事先规定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例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小组内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再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讨论之前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样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 数学教学与研究间,合作完成后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展示时间。
再次,合作学习的人员分工要合理。每个小组有七个或者八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作工作,有专门的技术员(动手操作)、观察员、记录员、检验员和代言人等。另外,在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时,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效率。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小组合作中,能够掌握知识,发挥能力,张扬个性,发展创新意识。
另外,合作学习效果要通过展示进行反馈。某个小组在展示合作成果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给予及时合理的补充。
最后,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得到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合作的结果,更要重视合作的过程;要重视小组个人的评价,更要重视小组集体的评价。因为合作学习要求的是每个成员参与的集体活动,主要依靠成员的互帮互助、互学互补、共同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學生的参与情绪,提高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并能促进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合作更要关注过程,在小组合作中更能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质,在接触小组合作不长的时间里,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适时点拨。
对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可以说“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潮流,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的学习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使数学知识具体化,使知识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掌握知识深刻,则学习效率高,效率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志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2]覃立新.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初中数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4]陈春来.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