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兴趣人手,还孩子快乐童年

2015-09-10张友珠

考试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感兴趣小树影子

张友珠

语文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作为重要目标提了出来,系统地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这些要求的核心,就是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也就是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在兴趣不断被激发的过程中自发认识知识,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如果教师能把学习变成乐事,教学效果就必然大大增强,同时还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的教学行为的出发点是:了解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及教学任务的需要采取一些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一、争取让学生热爱你

每个孩子刚入学,走进校门,心中都是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对学习的热情,充满了对教师的热爱,充满了对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优等生、后进生的分化。后进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师信任的丧失,对学习的失望。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使学生保持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让学生热爱你,从而热爱你任教的学科,这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点,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保护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只要教师真心对孩子好,孩子就能够感受得到。

对每一个细节问题的处理,都要从爱护、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如批改作业或试卷是对孩子的错题,不打鲜红的“×”而是打“?”。给孩子下评语时,不以“该生怎样怎样”居高临下地下结论,通报给家长看,而是以“你是一个×××的孩子,有××××的特点”等谈心的形式,写给孩子看。特别是那些对待知识无动于衷、态度冷淡的学生,教师更要以思考唤醒思考,想方设法吸引他们。

二、在感知世界中学习

儿童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是与他乐观地感知世界不可分割的。为了使儿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让他们感知与气象万千的世界的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凡是那些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的知识,孩子特别感兴趣,印象也特别深。如学习一年级课程里的《影子》一课,事先师生一起到操场太阳底下“找影子”,让孩子注意观察发现了什么。孩子一边兴高采烈地玩,一边发现了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正好相反的现象,有的孩子还发现了树阴、房阴下没有影子,由此联系以往的生活经验,有月光、灯光的时候也有影子,等等,一些孩子就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更深、更广的学习,孩子都会很有兴趣探究。这比在课堂上读、讲课文而获得的知识来得更真切、牢固,更能激发他们热爱知识的情感。

三、在思考中培养自豪感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追求知识的过程毕竟是艰辛的,单纯的吸引无法支持孩子们坚持到底,只有在脑力劳动对儿童的力量进行一定的考验的情况下,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创造者、发现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能够对自己说:“这是我找到的,这是我创作的。”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继续保持。为此,引导他们运用知识,自己创作、发现,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方式。如孩子对儿歌特别感兴趣,我在教给学生利用儿歌记忆一些拼音规则的方法后,鼓励他们自己学着编,有的孩子通过观察、总结,创作出“夜晚的月亮圆又圆”,记住了ye、yue、yuan;有的孩子仿照课文编儿歌,如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根据学校周围的景色编写“一二三棵树,四五座楼房。六七盆鲜花,八九个孩子。”“一座座楼房,一棵棵小树。一片片草地,一辆辆汽车”,等等。当孩子们在运用知识,创作出知识成果,并得到展示时,他们是非常自豪的。这种自豪感是激励他们继续投入学习的源泉。

四、人人都有小称号

谁都喜欢表扬,孩子尤甚。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就要及时加以表扬,让他通过在某一方面得到鼓励,对其他方面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给他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让他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有的孩子读书读得多,就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读得好,授予他“读书小能手”称号。有的孩子乐于帮助同学,学习上有自己的小方法,便教同学,授予他“小老师”证书。有的孩子在生活中识了很多字,就让他在班上展示,给予他“识字大王”的美誉。

五、我来陪你一起学

孩子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像“孙悟空”、“猪八戒”、“奥特曼”、“米老鼠”、“兔巴哥”、“大头儿子”,甚至是“小花”、“小树”,等等。很多学习活动,给他们设计一个“主人公”和他们一起学习,孩子们很喜欢,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物比一比、赛一赛和考一考,相互交流。在他们看来,这些任务都不是虚拟的,都是活生生地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的。

如“爷爷和小树”,可设计一个主人公“小树”自述的形式,做一个简易小树模型,教师配音:“我是一棵小树,我生活得很幸福。因为喝了爷爷给我浇的水,冷了,爷爷给我穿上暖和的衣裳。那我该怎么谢谢爷爷呢?请小朋友跟我一起读《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六、带着动作读一读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规规矩矩地端坐着一遍遍地读书,几分钟就会不耐烦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自由地配上认为合适的动作读书,则不但儿童兴趣盎然,而且头脑、眼睛、嘴巴、双手、身體等并用,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读得投入,有感情。如读课文《四季》让学生带动作读,他们非常有兴趣。其中最后一小节,学生一边配动作一边朗读,“雪人大肚子一挺,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孩子们非常投入,憨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很多文章学生配动作朗读,学生既感兴趣,读得带劲,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感兴趣小树影子
更 正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这样的智能厨房台面,你会感兴趣吗?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
现在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