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研究
2015-09-10钟琼霞
钟琼霞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历史渊源深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简约精深,由于距今相隔年代太远,往往很难理解。文言文教学既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又是升学考试的必考内容。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译记法”,即教师逐步翻译,学生逐段记,这种方式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呢?作者结合实际,针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兴奋点 朗读 语感 课外拓展
一、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學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面对的是比较深奥、难以理解的文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显得被动,如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那么,对文言文教学无疑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在教学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我归纳了几种方法。
1.情境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领悟文言文课堂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学《刻舟求剑》时,我把这段精彩的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视频的画面比较生动,比较有吸引力。很多学生观看视频后很容易就记住这个故事。比起枯燥的文字学习,画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延伸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精选一些有关的情节或者故事加以说明,编排几个议论点,让学生踊跃参与。例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可以适当插入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开阔学生的眼界,并组织学生对孔子这个“圣人”展开评价,让学生各抒己见,为课堂增添气氛。又如教学《出师表》时,可以适当讲几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像诸葛亮的隆中对、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生动的故事,无不体现出诸葛亮天资聪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表演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上一些文字性比较强的对话,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根据情景模仿表演,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尤其是在对话的时候,让学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略微夸张地表演一些对话,更能达到教学高潮。例如,古代人读书经常摇头晃脑,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两个学生的表演进行比较,学生总是容易为之吸引。
二、在朗读方面下工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一定要在朗读这方面下狠工夫。对于朗读的要求可由浅到深地进行,让学生先在朗读的基础上找出生僻文字,找出生僻文字的读音及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语感,领悟句子的韵味,感受古人的情怀,读懂古人的意图,品味古人的风骚。在朗读这一块要做到有序结合,节奏感要鲜明,做到重音,轻读把握得当,读出感情。同时,对于学生错误的音准、音调加以纠正,这样能让学生为理解文言文扫清障碍。另外,朗读的形式也可以有机结合,比如泛读、略读、详读,把握课文知识的难易点及课堂时间的长短性,保证朗读的次数和质量。在熟读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重难点文段多做要求,帮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确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语言的特点和写作的思路等。另外,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要做进一步的要求,一定要学生牢固记住,如果一篇文章能够在熟读的基础上加以背诵就最好不过,但如果做不到,则重难点的背诵必不可少。“温故而知新”,通过每天的熟读,背诵,更能有效巩固知识点。从熟读到背诵的结合,反复诵读,这是学文言文的必经之路,是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做到勤读、精读。
三、语感的培养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认为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经常采用逐句翻译学生逐句记录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语言的依赖性,每看到一个句子,脑海里呈现的就是如何翻译这个句子,而不是加以理解,这是学习语言的弊端。要让学生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在文言文教学时,一开始切忌逐句翻译教学,因为有时候一词多义,学生掌握某个词的意义后,再次出现可能是另一意义,这样学生往往照搬前面学过词语的意义,结果翻译的时候错得 一塌糊涂,曲解文段的意义。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复述课文的内容,对于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即可。语感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个适应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语感培养的过程虽然是缓慢的,但学生如果掌握正确的方法后,取得的效果就是非常惊人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次出现他们会从容不迫,根据语感,结合情景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学生一旦形成语感,阅读难度就会降低,信心得以增强,为广泛地涉猎其他文言文作品提供更大的空间,积累更多的知识信息点。如果在理清语感的基础上再研究翻译、语法,无疑就会事半功倍。
四、“析”和“评”结合
所谓“析”,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针对作者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教师在授课时,可让学生通过模仿例文,“依样画葫芦”,参考作者的写作手法,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另外,针对各类文言文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分析每篇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及其他类型等。如果是议论文,就可以提取出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等。如果是记叙文,就可以总结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等。通过分析进一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学习时一目了然,出现一个语言框架。“评”,就是让学生通过主观意识对文章出现的思想观点、人物或者写作手法进行评价等,可以让学生发表观点,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进行评价,一定要做到有依有据。教学时,最好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有批判性地分析评价各种人物事件或写作特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做到深入把握、了解课文涉及的各个人物、历史事件及思想情感,写作能力和个人审美观也能得到提高。
五、课外拓展,点拨指导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涉及一些文言文相关的课外知识。不害怕学生出现错误。“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多学”,学习文言文就好比学骑单车,学单车的时候如果家长因为害怕孩子摔倒而总在旁边扶着,这样孩子学会骑单车需要的时间可能就比较长,如果让孩子通过实践,则哪怕跌倒了也会进步得很快。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更应该起到指导的作用,带领学生打开思路,突破文本,向课内纵深拓展,向课外横向延伸,在广泛涉足前期积累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让学生增添课堂的厚实感。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很多,能否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必拘于一格,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而合适的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适时引导,让学生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钟树明.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的文言文教学.
[2]杨昌喜.文言文教学应重点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3]蒋瑞华.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4]王颖.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