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2015-09-10杨薇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课程设置职业规划

杨薇

摘 要: 自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就脱离了传统束缚,呈现阶梯状发展状况,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可谓焕然一新。从2003年全国仅有17%的入学比例,到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区几乎达50%的大学生入学率。扩招带来毕业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而市场岗位却不能满足需求。在感叹“就业难”、“适应难”的问题时,高校必须思考并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只有教会学生应对新形势下的专业学习、素质提升与求职问题,才符合国家“培养实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的政策主题,希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磨砺高职学生,帮助他们具备综合就业素质,朝气蓬勃地走上适合未来发展的岗位,创造璀璨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 职业规划 高职学生 课程设置 就业导向

根据调查,我国不少高等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甚至有大约40%的高职学校根本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鉴于此,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高职学生的重大作用,切实安排,使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帮助高职学生细心规划,走稳就业的第一步。

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明确个人选择方向

我国高职教育走过课改的风雨,迎来体制的可喜进步,但仍受固定思维的影响。部分学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尝试,但大多只是印在纸上,没有刻在心中,更多学校在这门课程设置上还是空白。学校在意识、行为上都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骨干教师基本被列为《职业生涯规划》科目计划之外。导致不少学生虽然经过几年高职知识的学习,但在被问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时,70%以上的仍处于茫然状态。他们只知道学习知识,然后领取毕业证,但缺少应对社会的风向标,处于“走到哪里算哪里”、“到时候再说”的消极状态。

建议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引导高职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现实,思考并勾勒未来人生理想的蓝图,选择热爱的专业,为面对社会选择、职业定位等打下基础。“缺少目标的学习,注定是残缺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在老师的教导下,才能明确自己爱好什么、学习什么、未来的职业大概是哪些?心中有目标,脚下才会有方向,高职学生才能学得专心、练得用心,才能为我国培养多层次的技术类人才。

二、添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练就现代职业素质

1.听从时代呼唤,认知职业素质。

著名经济学家罗斯韦尔认为:所谓职业素质指劳动者作为个体,在学习基础上培养出来的生理和心理知识等综合能力。他提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完善自我、提升内在品质,而且能促进社会职业标准提升。职业素质问题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价值,从对先进地区和各大洲发达国家的调查分析中可以发现他们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很早。特别是西德,最先在世界上倡导:重视国民的职业素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人才。特别是他们提出的“双元制”模式,更引发各国的仿效热潮,锐意改革的中国也在学习和借鉴之列。

2.传统教学意识影响,形成职业素质缺失。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偏爱尖端人才,对于中级、初级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不高,于是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不满意、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岗位素质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不但高学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而且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相当欠缺。据调查:我国市场经济近年来呼唤高素质的技术类人才,要求学生通过高职学习后,不但拥有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具有相应的心理等多元素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建议高等学校主动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预案制定、具体操作、考察评价、学校氛围等方面敦促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学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备就业技巧

1.学会反思得失,做好自我认识。

古人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见高职学生应当有客观看自己、冷静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来源大多是各高校应当开设的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中设置的重点教学内容。因为这一学科的出发点是从客观角度反观自我的本心,通过职业生涯设计的学习,使学生从真实层面确定自己的优劣。只有用冷静的心态进行自我审视与界定,才能直面残酷的岗位竞争,充分释放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规避自己的不足,尽可能臻于完善。试想一个拥有自信、自立、自省品格的人才,在跨出学校大门、迎接职场挑战时,又岂会做得不好?

2.理论实践融合,确保学生就业。

专家们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人生定位有引领作用,而且对就业有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

(1)可以帮助学生人在高校、心系市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高职学生尽早开始关注、分析社会的就业方向与信息,提高未来就业的成功率。老师们可以教会学生体会国家相关政策、明确用人单位的需求、各种专业大概的工资水准等,避免毕业后胡乱应聘,随意投放应聘书,为自己和招生单位带来应对与沟通的烦恼。

(2)站在专业角度,传授学生就业技能。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学会整理和编写自己就业资料,便于用人单位了解。在这一方面,对学生应有深层次的教学要求,除开浅显的学生就业推荐表、学生求职信、个人履历填写之外,还应当教会学生准备其他规范资料。如自己平时获得的荣誉证、考级通过的专业等级证,同时教会学生在面试和笔试当中的着装办法、语言表达、能力展示等注意事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做到临阵不乱。

四、结语

建议我国高职院校不但要开设《职场生涯规划》课程,而且教学工作要扎扎实实,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殷切期盼,从而针对高职学生的个人特点、就业困惑排忧解难,为教导高职的莘莘学子不断苦学专业、苦练技能,坦然走向市场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里.试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5,06.

[2]刘丽,等.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就业的作用[J].社会科学,2012,08.

[3]孙小娅,宋悦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职业教育周刊,2011(8):6-7.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课程设置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