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输入输出理论,探索影视教学实践

2015-09-10耿凤鸾

考试周刊 2015年61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

耿凤鸾

摘 要: 為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适应经济国际化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院校尝试不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英语读写能力好于听说能力的现象。在结合“输入假设理论”和“输出假设理论”的基础上,作者以电影《南极大冒险》(Eight Below)为例,对影视教学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分析影视教学的优势、教学任务设计及教学实践中的应注意事项。

关键词: 影视教学法 输入理论 输出理论 二语习得

我国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面临一个困境——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英语很多年,结果除了基本的yes,no,how are you,fine,thank you之外,几乎不会其他,听说读写能力依然很差。数年教育结果却培养出众多“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是中国英语教育的悲哀。究其原因,还是刻板的教育方法惹的祸。在中小学阶段,学校普遍实行的是应试教学、题海战术。进入大学阶段后,大学英语教师大都还是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词汇、句型、语法教学,以及阅读训练,这些都以输入为主,学生固然可以死记单词和语句,但是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难以真正将所需知识点学以致用,语言输出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各院校都把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着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很多学校开设电影欣赏二课堂,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程,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文化修养和促进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旨在以美国电影《南极大冒险》(Eight Below)教学为例,探索如何通过电影强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1.理论基础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首次提出“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Theory),80年代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提出“输出假设”。

1.1 Krashen的输入和习得—学习理论

Krashen(1981)的“输入假设理论”指出,当学习者能够理解略高于他们现有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他们的语言知识学习就能取得进展。Krashen称这种输入为“i+1”模式,其中,“i”是语言输入(input),“+1”是下一阶段的语言习得。也就是说,语言输入材料应该有几个特征:(1)知识必须是可以被理解的。(2)输入的知识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并略高于二语习得者的现有水平,但不是超出很多。

Krashen(2003)提出来的另一个有影响力的理论是习得-学习理(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他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自然、直观和潜意识的过程,习得者不需要知道这个过程的存在。但当这一过程发生并获得新知识时,习得者通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了新知识。根据Krashen的理论,成人和儿童都可以下意识地习得语言,获得书面或口头语言能力。这个过程与儿童习得自己母语的过程类似。

Krashen的两个理论对我们外语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可以创造自然的、轻松的,没有恐惧、压力或尴尬的氛围,让学生在潜意识的气氛和状态下进行语言习得。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又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优秀影片进行影视教学,恰好可以让学生沉浸在一种自然、直观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获取语言知识。

1.2输出理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资深教授Merrill Swain最早提出输出假设学说。上世纪60年代,她一直进行法语作为二语的浸入式教学,全部用法语为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授课。几年之后,受浸入式教学的学生的法语水平在听和阅读两个方面要远远高于那些每天上20到30分钟法语课的学生,但他们说和写的能力远远不如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水平。这些发现使她对“输入假设理论”产生了质疑。1985年,她首次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认为输出语言的活动(说/写)是二语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杨鲁新,2008)。

Swain阐述了输出假设的三个功能,第一是增加语言的流利度,第二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注意程度或引发学生对语言的注意,第三是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反思。她发现“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不断内化语言表述内容并成为自己认知活动的一部分,如在与他人的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杨鲁新,2008)。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依赖且表现为语言的输出能力。

笔者认为通过观看电影的“视听”进行浸染式语言输入,再通过翻译、复述故事情节和简单影评等任务进行语言输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完美结合可有效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电影教学法

电影学习法,又名“影片教学法”,始于哈佛大学。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和投入程度;在完全立体自然的情景中训练学习者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及语言输出能力。

2.1电影教学法步骤

陈述观点:教师先做一个引导,让学生在限定方向思考,和课程紧密结合。

观看影片:根据主题播放影片,用娱乐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寓教于乐,由浅入深。

小组讨论:逐一发言,由专人记录在案。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内容亲身实践,体会学做一体的乐趣。

点评升华:教师点评重点及难点,升华知识。

2.2电影教学法的优势

2.2.1内容生动,易接受,易理解。

影片内容生动、直观,对白贴近生活,学生能从中找到乐趣,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以电影南极大冒险(Eight Below)为例,其讲述了八雪橇犬在残酷的大自然中努力集体求生的故事。这八只留在冰天雪地南极的狗儿在被主人不得已留在南极之后,彼此帮助咬断拴住它们的绳索,协同作战,追捕猎物,奋勇求生守在原地。几十天后终于等到主人来接的那一刻,人与狗扑在一起亲昵的场景足以让任何人动容。雪橇犬的机智、勇敢,对人的忠诚和对同类的友爱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可以吸引学生一直观看下去。在无形中,影片通过声、光、图像等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大脑,将地道真实的英语输入学生的大脑中。

2.2.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电影教学不是填鸭式的教师讲、学生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彩的人物对白,使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其中,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这种方法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

2.2.3更具实战性,更容易模仿。

电影故事情节创造了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性格特点、故事氛围等影响了电影人物的发音、用词、语速和语流语调。学生浸染在这种变化的、生动的、多元文化情景中,会在潜意识里受到感染和影响,有助于模仿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3.电影教学任务设计

Breen(1987)认为:任务是有特定的目的、适当的内容、明确的学习程序及一系列结果的结构化的语言学习行为。电影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的引导和掌控对这一方法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必须设计好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自始至终把控好各个环节,否则产生的后果会是学生取乐一般看故事而已,影视课成了看电影的课。以Eight Below为例,笔者认为影视课教师为学生设计以下几个任务:

任务1:描述主要故事情节

这个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设计一些围绕故事情节推进的问题,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事件进展的关键节点等简单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电影故事的来龙去脉。问题的设计要由简到难,重点突出。学生顺利完成简单些的学习任务能增强自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任务2:精彩对白翻译

教师要求学生对某些经典的对白进行中英文互译和模仿,要求学生观看影片时注意体会由于语言语调和表情的变化对句子意思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对影片中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影片对白和人物表情动作。

杰瑞:(对玛雅说)我的好姑娘,今天怎么样?

Jerry Shepherd:[to Maya]How’s my best girl doing?

查理:再往南走一點就会从地球上掉下去。

Charlie Cooper:Go any further south you’ll fall off the planet.

Mindo:永远不要低估任何生物的求生意志,尤其当它们有家人相伴的时候。

Mindo:Never underestimate any living spirits will to survive especially when they’re surrounded by family.

杰瑞:这些狗是我的家人,我们不能丢下它们。

Jerry Shepard:Those dogs are my family we can’t just leave them out there.

戴维斯:它们救了我的命,这八只神奇的狗。

Davis McClaren:They saved my life these eight amazing dogs.

杰瑞:为了你在乎的东西值得冒险。

Jerry Shepard:You gotta take chances for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

杰瑞:我要回到那,我欠他们的。

Jerry Shepard:I gotta get back there,I owe it to them.

这个环节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输出能力。

任务3:重点表述某段故事情节

八只雪橇犬独立谋生期间的生活,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必须了解雪橇犬的英文是什么(sled dog),属于什么犬(Alaska Husky),其和海豹(sea dog)的机智周旋,如何集体作战围捕海鸟。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意识到不知如何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就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语言上的问题,然后查阅字典,重新观看有关电影片段,查阅英文故事情节介绍。正如Swain认为,这种意识会激发学习者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产生新的语言知识,或巩固他们现有的知识。

任务4: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雪橇犬并给出理由

如有组织的(well-organizied)、机警的(vigilant)、情感丰富的(emotional)。这个任务涉及句子扩展和段落组织,学生要有意识地寻求需要的恰当词汇,并通过描述故事情节例证自己选词的正确性。这个任务在培养学生英文论证能力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内化过程。

任务5:思考和讨论:动物和人相比,谁更高级?

一部经典影片不仅能真实地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而且能帮助观众深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这个任务就是从影片内容向真实生活的延展,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相关话题,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最终会促使语言输出能力提升。学生必需查阅关于动物权利和动物保护的相关词汇等,表达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类无权残害小动物等语句。

4.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电影内容选择

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把握积极正面的原则,避免选择低俗的、色情暴力的影片,要让学生从影片中感受到正能量,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Eight Below中人与狗之间、狗与狗之间的那种互相依赖和不离不弃,让人感到一种暖暖的热流,激发人们善良的天性和友爱的情怀。另外,电影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要简单,靠近生活用语,发音和用词纯正,要有一定的欣赏性和模仿性。通过对电影对白的听说模仿,学生可以提高发音、语流语调的准确度,学到重要词汇、句型。

4.2提前布置在课下观看电影的任务

一般电影都在90分钟以上,为了保证课堂有效且有充足的教学时间,需要教师提前布置作业,安排学生在课下完成观看任务,留下课堂时间用来组织讨论、汇报和教师点评、指导。另外,教师需要指出学生课前应该重点观看的片段,通常这些重点片段与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关。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就Eight Below而言,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前两个任务,课上通过向学生提问检查学生任务完成程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更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后三个任务,重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3点评、总结和提升

教师点评一定要使用多种鼓励性语言、动作,而不是一味地说“very good”。否则千篇一律的表扬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学生分不清教师哪句是真心,哪句是敷衍。口语肯定可以选择“You are right”,“absolutely right”,“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等;肢体语言肯定可以选择给学生一个大大的微笑,竖起拇指甚至是号召全班鼓掌等。

在学生讨论或汇报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突出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将学生观点梳理展示在黑板或电脑屏幕上。另外,笔者推荐安排一些学生记录其他同学的观点,在适当的时候向全班汇报总结。给学生安排小任务也是鼓励和信任,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做记录的学生需要认真听,锻炼其归纳总结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输出能力。

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评、总结和提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温故的旧知识有清楚的了解,并且通过教师的总结加深印象。

4.4授课地点和条件

影视教学需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如音响和扩音设备要运行良好,电脑配置应该能接通互联网,并且网速较高。教师应该提前下载好影片,能够在学生端电脑与学生共享。这样便于上课过程中重复播放影片关键情节,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难题。

另外,如果学生需要,教师应该提前给学生安排好多媒体教室,拷贝好影片,以便学生课前观看和学习影片,并上网查阅有关该影片的资料。

4.5教师的位置

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从讲台上或自己的电脑屏幕前走到教室的空地,绕过物理障碍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能更好地和学生面对面相视交流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学生发言更自由,少些拘束或压力(顾曰国,2003)。

5.结语

笔者认为,影视教学是一种对学生语言能力全方位训练的方法,它以多媒体设备辅助手段,以经典的、流行的、优秀的视作品为素材,以教师精心安排的任务为驱动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对电影的学习和分析(看、听电影,学习电影的对白、影评,查找和翻译能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语句)就是语言输入和知识丰富的过程,汇报任务结果(回答问题,讨论任务,总结)的过程即为语言输出的过程。在影视教学法中,第一步,教师提前备好课,熟悉电影对白,找出并截取影片亮点部分。第二步,任务设计。第三步,第一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辅导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第四步,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讨论和汇报。第五步,总结学生观点,适当提升。这种教学方式不拘泥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方法,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通过观看电影,学习电影,分析电影,结合现实讨论,学生增强了语感,精炼了语句,提高了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能成功地语言输出。

电影教学法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解决当前教师与学生手机争夺学生注意力引发的矛盾。

参考文献:

[1]Breen,M.P.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Task Design.In C.Candlin and D.Murphy(eds.)Languange Learning Tasks.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1987.

[2]K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regamon,1981.

[3]Krashen,S.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Portsmouth:Heinemann,2003.

[4]方紅,刘春燕.任务型课外英语电影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08(6).

[5]菜东东,主编.当代英美电影鉴赏.外文出版社.北京,2000.

[6]顾曰国.英语教学法(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3.

[7]葛秀华,姜雯.看电影提高英语听力的理论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VOL11(1).

[8]申宇.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60).

[9]王小宁.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假设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

[10]杨鲁新.Output Hypothesis:Its History and Its Future[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
年龄与二语习得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