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2015-09-10陈妍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

陈妍

摘 要: 近几年,由于宏观就业形势逐渐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职院校由于学业水平限制,就业形势严峻更甚高校。为应对这一问题,开展“工学结合”成了中职教育中的一项重大变革和创举,“工学结合”模式的开展,可以使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新环境,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类人才。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各方面的共赢,更是工学结合模式追求的最终成功。本文就中职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环节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中职财会专业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职财会专业 工学结合 实践初探

一、浅谈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优点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早在西方国家实施了多年。近年来,我国有许多中职学校开始陆续开展工学结合式教学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职中的培养目的是实现学生从在校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使得学生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工学结合这种有效将学习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模式,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向国际会计准则对接,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联性等。2014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更是同以往有了根本性变化,比如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在这样的现实下,财会专业的学生将要面对的是更加严峻的考验。尽管新会计准则规范了会计的科目和主要业务的账务处理,但同时在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等方面将更大的自主权赋予了企业,这要求学生能够在会计核算的实际业务中掌握更深层次认识,也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学以致用。

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堂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将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利用到在校生身上,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出能迅速成长的一线会计人才。

二、工学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路径

1.建立校内模拟训练场所,进行会计工作的仿真训练。

在学生进行会计的专业学习后,除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外,还要在学校内设立会计仿真训练场地,进行实务的操作模拟。通过聘请专业的建设指导老师,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在就业途中可能会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分析,将经典的工作案例加以整理后运用到课堂上,并相应地变更教学内容,比如将专业课划分为出纳核算与管理课程、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等不同角度。

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在校内初步体验到企业工作的感受,可以在模拟实践中让学生以会计主管、出纳、银行审计、往来账会计等不同的身份反复体验,在演练中提前发现问题,在校内就可以部分体会到会计的行为方式和准则。

2.强化专业课程的训练,根据相应的要求调整课程。

中职财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面向社会,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切向企业的需求方向看齐,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社会上会计行业的常见岗位,结合会计专业现在设置课程的特点,以整合相关课程。

中职学校开设会计信息化、出纳业务操作等结合实际工作的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把工作过程的行为当做导向,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相关工作单位的职业要求,实现同就业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

3.加强对职业考证的训练。

拿到会计上岗证书是学生能够顺利工作的前提。证书的考取中,更重要的是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在强调工学结合,把实践引入课堂的同时,也要关注基础课程的学习,不能因为将精力放在实践课上就忽视了对基础的掌握。

4.进行同企业间的工学结合,建立校内实践基地。

在学生经过训练并取得上岗证书后,最好的办法应当是由校方出面同企业进行工学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适应不同会计岗位的任务。同时应当考虑到,由于财会专业有其特殊性,要在校外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实践基地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问题下,建立校内的生产型实践基地成了一个合适的选择。

学校可以运用自身的师资优势,联系当地各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实训基地,在校内组建会计服务类机构,让学生开展记账、审计的业务,便捷地为学生提供全真会计教学,使学生充分利用这些便捷进行对账务处理的实训,推进与企业间的工学结合。

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企业会计业务处理之中,承担部分基础的审计工作,让财会专业的学生不出校门便可接触到和会计相关的业务需求。

三、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

一方面,学校在中职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之中无法很好地把握尺度,没能做到掌握工与学之间的平衡,导致学生基础课程的薄弱或实践练习不够。另一方面,学校课程安排依旧死板地分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灵活性很欠缺,老师死板地讲授,学生机械地听取,被动听课,不利于对知识的接收和吸纳。同时,受到学科本身的影响,很多学校虽然加大了实践课的力度,却依旧只是让学生练习平时练习过的作业,与现实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尽快渡过同企业的磨合期。

2.企业不积极,无法做到配合。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较积极的一方往往是学校,企业反而消极被动。究其原因,财会行业涉及企业的核心秘密,是一个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工学实训的学生实习时间是有限的,并且流动性很强,不可能一直待在一家企业,加之实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工作的效率,这对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和员工的稳定性都是一种伤害。

为了保证将伤害值降到最低,企业未必同意让实训学生反复轮岗,这样单一的岗位技能训练无法满足学生体验多种岗位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职财会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有其开展的优点和必要性,但同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学校更加重视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开展,调节好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关系,把握好实践与基础之间的平衡,才能让工学结合模式更进一步,成为真正有利于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杨继杰.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环境建设研究[J].北方经贸,2014,06:248.

[2]赵建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浅析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工学结合”模式下顶岗实习生身份确认定位研究
信息时代高职图书馆如何服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