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5-09-10李慧王攀
李慧 王攀
摘 要: 建构主义是目前在中国教育理论界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符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和改革中,对中学政治教学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学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一、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来的,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之上,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家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研究;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识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主动性作了认真探索;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背景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流派,其理念主要有:首先是知识观,它认为学习者要想获得知识,必须在特定情境中,按照自己的目的对其进行意义建构;其次是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再次是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头脑一片空白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新知识建构意义;最后是教师观,教师要转变传统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二、目前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中学政治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把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变成了一些冷冰冰的逻辑和政治口号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结果造成他们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想象力的缺乏。他们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课本知识,就可以用它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由外向内的输入过程。这种单向、单一的高压式的德育模式,忽视了学生身心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双向人格现象,致使学生的道德内化严重受阻,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始终徘徊在低谷。同时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知识老化,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相关学科的了解,无法在深度或是广度上满足新课改要求,因此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发挥创造力,提高师资队伍的自身素质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国教育现状急需变革,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的这些理念在中国受到广泛欢迎,它促使我们变革旧有的教育理论,重建现代知识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观,这种思想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任何脱离一定“情境”的“知识”,严格地说只是一种符号,知识的获得是认知主体在特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理想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利用多种资源和手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高中政治涉及的有关概念、原理等都极其抽象,如果教师直接把结论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往往只会记住正确答案,而没有真正理解,学生融会贯通、运用知识就存在障碍,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比如高中《政治生活》第四课的第一框“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教师在讲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时,可以通过有影响力的事例营造氛围,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自己原有知识经验讨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怎样依法行政,形成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并进行引导,增强知识的完整性。由于情境提供的是生活中的客观现象,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进去,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二)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于把整理好的、归纳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认为这样方便学生学习,其实效果不佳,结果造成学生不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指出,知识是多元化的,是相对的,具有个别性和情景性,因此学生要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不是全盘接受式地学习。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进而形成终生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融入学生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一起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人都是他人的学习资源,每个人都有机会表達自己的观点,互相汲取对方的有意义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从而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高中《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的因素”,讲这节课时正好快到八月十五了,市场上热销月饼,教师让学生深入市场调查影响月饼价格变动的因素,在课上汇报结果,学生互相讨论,从而建构出较为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学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利用各种媒体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知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比如《政治生活》第六课的第一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师在备课中,首先不是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样用课本的例子和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而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再设计自身怎样帮助、引导学生学习,真正使教师在学习情境中处于指导者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问题日益暴露,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思想政治课需要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我国的新课程理念,能有效指导教学设计,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有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