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09-10胡秋菊刘建成
胡秋菊 刘建成
摘 要: 文章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湖南衡阳市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进行相关调查,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一些问题,针对问题,结合衡阳普通高校实际,提出建议,旨在为衡阳乃至整个湖南省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衡阳 市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
1.引言
公共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在校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体育后备运动人才的培养。因此,了解普通高校共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新措施、新途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健身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2.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分析
目前,衡阳市普通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将近30种,因为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各高校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均实行男女生分班的上课教学形式。同时各高校均开设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教授内容为健身保健知识和体育项目方面的知识。调查可知,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其体育项目的设置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方面。从总体上看,在高校中占据主导优势地位的是竞技性比较强的项目。
而田径项目虽然四所高校都有开设,但学校通常都是通过田径的跑、跳、投项目对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进行练习,以增强学生的体能为主,以此为其他项目的练习打下基础,已慢慢被大多数学校利用素质练习的方式代替,这与新《纲要》的初衷是相悖的。而大多数学校,对具有娱乐性、传统性及时代气息浓厚的课程开设较少,如网球、游泳、体育舞蹈、舞龙舞狮,以及野外生存技能等项目,而对自然资源的项目开发、挖掘、利用于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就更少。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受限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即硬件或者经费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量。因此,大多数高校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均是延续过去那种平淡无味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是学校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同时也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前提,而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尽管近年来体育课程内容已经慢慢尝试性地接纳大量具有时代气息及社会上层所需要的项目如游泳、网球、高尔夫等,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相较过去已经有较明显的改观,但不可否认课程内容的竞技化依然存在,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锻炼习惯;不能满足学生在运动中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与进步;没有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无法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事业起到促进和支持的作用。
3.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与分析
就目前而言,通常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的有五种,各种教学模式均有各自的优越性,也有其中不足之处。在被调查的数所普通高校中,采用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学校最多,基础、选项型和三基型次之,相比较其他的教学模式而言,俱乐部教学模式更偏重实用性方面,因为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对原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深入练习了解,同时该教学模式摆脱我国以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那种以接受学习为主,一味机械模仿,过于注重传习式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注重在上课过程中的趣味性,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愉悦地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各高校的基本硬件设施和教师师资力量的储备均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受到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为满足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的需要,最后是为了改善学生过去教学中的那种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体育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4.衡阳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形式的现状与分析
而衡阳市普通高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学习,其考核评价方式已基本自《纲要》靠拢,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即量化评价和行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大学生技战术方面和理论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及学生的进步幅度、考勤等作为体育课程学习评價的主要内容,其中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平时上课的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及学习进步等情况给予适当的评分;期末成绩占70%,其中理论考试占30%,通常采用作业或试卷考试等考核形式;技战术考核占40%,实行同性别、同项目统一评分标准,并且考教分离的考核形式。
5.结语
传统体育观念使我们依然重视课程目标的生物性和科学性,仍然将课程目标定位在增强体质健康、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技术的传授及思想道德的培养上。然而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观点有: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创伤处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等。
因此,评价应实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想结合,即不单纯以学生的考核成绩为唯一评定标准,而是将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成绩、出勤成绩等相结合,实行过程评价加结果评价的综合性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袁音,王安平.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研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3):118-120.
[2]宋盛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08):101-102.
[3]袁莉萍.湖北省高校体育课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0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