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数学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

2015-09-10张茂祥

考试周刊 2015年64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张茂祥

摘 要: 让学生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这是我们教学必须追求的境界。只有达到这个境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得以体现,学生才会迅速进入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本文结合我县“学·导·用”自主学习的课改实验,探讨了数学学习情境创设的几种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学习

近年来,我县正推行“学·导·用”自主学习的课改实验,采用的是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郭思乐教授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要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乏自信,自然也就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中。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1.设置前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先学

如果在教学中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方法论也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完成我设计好的前置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这样改变了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学生相当有干劲,总想试试没有老师教,我也学得会,也学得懂,看我多聪明的美好體验。

例如:下面是我设计的《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第1课时的前置学习单:

2.创设趣味或悬念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是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谜语、故事,或者直观的教具,或者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一开始抛出悬念:若把一张纸对折30次厚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们会相信吗?通过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猜测、思考探索问题。

3.创设探索合作型课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状态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念,我们要改变以前教师灌输式的教。为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愉快地学习,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交流合作情况将每个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设组长1人,检查长1人,记录员1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先把前置学习中碰到凭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小组内有疑问的提交到班级中,再由别小组推荐同学到讲台讲解,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点评。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变“要我学”为“我能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

叶圣陶先生说:“老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全盘灌输给学生,而应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实际内容,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

例如:在讲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先设计一组问题。完成下列填空:

3<4;3+2?摇?摇 ?摇?摇4+2;3-2?摇?摇 ?摇?摇4-2;3×2?摇?摇 ?摇?摇4×2;3×5?摇?摇?摇 ?摇4×5;3×(-1)?摇?摇 ?摇?摇4×(-1);3×(-5)?摇 ?摇?摇?摇4×(-5)。你发现了什么?请再举几例试一试,可以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吗?与同伴交流。

学生通过解决这一组问题,很容易就发现了不等式的性质,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加上老师适当点拨,就顺利归纳和总结出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自己充当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自己探索而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灌输给他的效果好得多。

5.创设动手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索

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多媒体动画等,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情境(动手操作、观察)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好胜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时,设计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实验: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将它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能通过剪拼的方式,将它拼成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通过这个实验,你能猜想出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吗?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这个剪拼实验后,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发现了结论,学生很容易就知道怎样作辅助线了,轻松就完成了证明。在整个“实验―探究―论证”过程中,学生无不以探索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对该知识的形成过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创设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猜想中自主探索

在一般的结论中,包含着特殊的结论,而在特殊的结论中,往往孕育着一般的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只要老师精心创设特殊与一般的辩证情境,学生就会由特殊的结论猜想出一般的结论。

例如:在讲二次根式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下面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意在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应该说,严格地认证二次根式的性质,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问题(1)从特殊入手,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再通过问题(2)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经验和猜测,最后经由学生交流,总结、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就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中,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猜想动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常规性问题演化成一些没有明确结论、没有明确形式和方法的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在新的特殊情境中不断探索。

总之,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从根本上真正消除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在教师后面的被动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动探索者。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邱翠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学·导·用”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4(2).

[4]邓慧婷.浅析运用“学·导·用”教学模式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J].新课程(上旬),2014(12).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自主探究学习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