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5-09-10赵频郭玲霞
赵频 郭玲霞
摘 要: 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成因,提出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心理危机 成因 管理对策
现代社会日益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无法适应社会要求。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及群体面临或认为自己正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并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时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
心理危机往往导致个人行为、情感和认知方面出现功能性失调,发生自毁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引发不良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个体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对独立自由的学习环境,相对单一有序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过于理想化,因此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缺少变通性,模糊理想与现实的区别。主要表现是缺乏交往应有的包容、热心、信任;缺乏自信,抗压能力差。
高校内恋爱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常会产生焦虑、紧张、羞涩甚至不当行为,甚有学生陷入感情漩涡,忙于恋爱,迷失自我。同时,高校各类活动中的某些不公平因素,如奖助学金评比办法,大学生之间因利益产生矛盾和冲突,带来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压力。学业成就是大学生自我期望和社会对其角色期望的重要内容,从中学到大学,由于环境、角色定位的变化及学习方法的变化,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二)社会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刚进大学校门就能感受到社会激烈的就业压力,加上家庭社会背景、地域背景、性别差异等因素,使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落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部分心理咨询人员没有专业水平和能力应对危机干预。
高校规模不断扩张,教师队伍迅速扩大,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不仅反映在学术风气方面,还表现在教师行为上。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学问方面的老师,且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成长,因此教师更需注重自身言行,保持道德底线。
(三)家庭教育心理常识的缺失
家庭是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人的社会化实际上从出生就已开始,人自年幼时便开始受到家庭的深刻影响。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由于家长缺乏基本的心理常识,当今大学生大多未曾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缺陷,一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中小学时期已形成。大学生接受社会能力较强,对当今社会金钱至上主义的接受同样迅速。对绝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个人迈入社会的第一步,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对策研究
(一)建立高校危机管理体系
心理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心理危机事件造成的危机状态构成了对校园现有正常秩序的威胁,校园稳定是学校各方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对突发性事件的管理成为每个高校必须具备的能力。学校危机管理可分为危机前识别与干预、危机反应和危机事件管理三部分。一是通过师生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预告,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转介通道,识别和干预危机;二是通过设定有时间限定、针对性强的干预,以确定事实,发布正确信息,恢复正常秩序,指导相关人员正确应对危机;三是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加强各部门合作与协调,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进行危机事件管理。总之,高校要制订有效的危机应对计划,成立危机协调机构,提高危机应对意识和应对能力,科学应对危机。
(二)构建立体危机干预网络
搭建立体防御网络的首要是搭建立体沟通网络,畅通沟通渠道,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高校要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尤其与问题学生的家长常保持联系,从家庭内部找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请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会达到教育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多参与校外、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了解社会、感知社会,消除对社会生活的恐惧感,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智力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主要是个体上建立学生个人心理特征数据库,整体上建立各个院系、专业、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状态库,体系上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与咨询。学校应该不断改进并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引入较为先进的软件进行建档工作,实时关注学生心理动态。
(四)培养学生心理朋辈咨询员
目前高校咨询力量普遍不足,可以通过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培养一批“朋辈咨询员”,以解决学生简单的心理问题与烦恼,或者老师不方便出面的问题,及时反映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动态,对个别心理有问题又不愿咨询的学生也能及时关注。“朋辈咨询员”可通过电话、微博、微信公众号、社区活动等形式为同学提供服务。全体教师尤其是学生处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应经常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党员、学生标兵为心理有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朋辈互助优势,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氛围。
总之,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纠正偏颇思想,做好各种危机事故发生预案。青年大学生更应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定位人生。
参考文献:
[1]陈玉君,杨四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
[2]谢念湘,赵金波,佟玉英.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J].学术交流,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