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5-09-10张延雪
张延雪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学生的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下面以“免疫”一节为例,探索对学生这三个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 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探究往往起始于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始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始于“霉菌菌落周围为什么不长细菌”这样的问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任务,所以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
比如,在“免疫”的课堂中,笔者引导让学生阅读案例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疫苗”。
案例1:挤牛奶的女工容易得牛痘,但是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
笔者让学生参考案例1,举出相关的例子。很多学生都能举出正确的例子。
学生1: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
学生2:注射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
学生3:吃“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学生4: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预防狂犬病。
学生5:吃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
学生6:吃加碘食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
教师分别将这些例子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甄别哪些属于疫苗,哪些不属于疫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例子不属于疫苗?有的学生能够当场回答这个问题。
紧接着教师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有有效的疫苗?
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比如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
这时,学生会问:感冒是有感冒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为什么它们没有相应的疫苗呢?
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总结出:这两者都是RNA病毒,遗传物质RNA是单链,没有DNA的双链结构稳定,因此容易变异,使得人体之前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都不能识别变异以后的RNA病毒,所以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
还有学生会问:为什么被狗咬了以后要注射疫苗,还要注射抗体?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注射抗体是为了控制狂犬病病毒,短期内防止病毒扩散;而注射疫苗则是为了长期产生抗体,最终把狂犬病病毒消灭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有的学生问题比较幼稚,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难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掌握信息就是占领时代的制高点。“掌握信息,为我所用”,这是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免疫”一节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收集关于免疫相关的事例。学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视频、文献检索等途径来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学生查阅到免疫学与战争相关资料:
(1) 关于近代版的生物武器的例子。近代英国殖民者登上美洲大陆以后,就曾经使用过天花病毒作为生物武器。为了争夺印第安人的土地,英国殖民者假装跟印第安人交朋友,给印第安人赠送大量的被服,被服中带有来自欧洲的天花病毒。因为美洲大陆从未有过天花,所以天花的流行导致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而来自欧洲的英国人,普遍能够对天花有免疫力。
(2)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红军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苏联红军里面有一位优秀的女性免疫学家。她发现当时苏联红军中流行的疾病是斑疹伤寒,而她恰恰是此前研究这一方面的专家,于是立即大量运来相应的疫苗,因此苏联红军因为流行病而死亡的人数极少;而德军士兵也出现大量的斑疹伤寒,但是由于没有疫苗,导致德军因流行病得不到医治而大量的减员。这个秘密是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分析: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不仅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与战争相关。在生物武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今天,人类该如何去面对?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讨论这个话题。
3 语言表达能力
以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学生查阅的资料为素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分析思考和充分展示自己。
学生查阅埃及法老陵墓的咒语真相的相关资料,并让展示给全班同学:在埃及法老图坦卡门陵墓中,散布有大量的病原体。在封闭缺氧的墓室中,这些病原体处于休眠状态;当陵墓被打开后,这些病原体恢复感染能力,导致第一批进入陵墓的人们大多都感染疾病死去。不知道真相的人们,误以为是法老的咒语起作用。
教师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为了展示自己,学生都会充分做好准备,把内容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阐述清楚。展示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样的情境活动中,教师通常还会安排学生之间问答的互动交流,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随后,教师适当地评价,积极地鼓励,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锻炼下,学生敢于表达,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对学生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