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治疗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许新赞
许新赞
摘 要: 绘画心理疗法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主要论述了绘画心理治疗的概念、特点、其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和具体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关键词: 绘画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咨询 课程教学
目前,绘画心理疗法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心理治疗方法,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在心理学专业课程团体心理咨询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引入绘画心理治疗,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心理咨询专业技能。
一、什么是绘画心理疗法
(一)绘画心理治疗的概念
绘画心理治疗是表达性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指来访者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通过画笔和颜料表达、宣泄、处理个体潜意识中情结和内心冲突,进行心理问题诊断和治疗[1]。
(二)绘画心理治疗的特点
1.绘画心理治疗具有非语言的表达特点。传统心理治疗大多以言语为介质,有些来访者无法做到用语言表达心理被压抑的情感,作为有效的沟通手段之一,来访者通过绘画治疗这种方法,在绘画过程中达到精神上的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因为从大脑工作机制角度讲,言语主要受左半球控制,而情绪主要受到右半球控制,言语无法直接处理情绪体验问题,情绪和艺术都同时由右半球控制的。来访者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将内心世界外化,创作绘画作品为来访者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交流和成长的工具。
2.绘画心理治疗可以降低心理防御。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心有所想而口不能言是现代人的各种精神压抑与心理冲突的缘由。绘画治疗采用的是绘画形式,不需要直接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往往会降低来访者的抵触情绪,有助于降低他们的防御心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来访者的潜意识通过图面这些媒材加以外化,使自己的潜意识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3.绘画心理疗法创作过程本身就是疗愈的过程。绘画心理治疗中,来访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之下,通过自由作画、涂鸦和主题绘画等方式接近内心世界,发现深层的情感。所有图像的生成是建立其与内心深处的联系,查找问题,洞悉问题的成因,表达内部情感。然后,以这个意象为基础,治疗师可以倾听来访者对意象的探讨与分析,从而进入患者的精神世界,指导他们创造新意象,新的意象替代旧意象并克服或战胜旧有的问题,从而完成治愈的过程。
二、绘画心理治疗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自讲授团体心理咨询课程以来,笔者一致致力于该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进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探究,以下是笔者对绘画心理治疗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进入大学后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部分学生脱离高中老师的严格管教和父母叮嘱后开始放松自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懈怠。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团体心理咨询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团体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绘画心理治疗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能够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咨询的两大支柱之一,其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不断探索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需要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紧密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双主体教学、体验式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法、ISAS教学法等尝试,教学内容除了常规内容外,开始慢慢引入目前心理咨询行业比较时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绘画心理治疗作为表达性艺术疗法之一逐渐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慢慢被学生认识和接受。
(三)团体心理咨询课程学习中借鉴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以游戏活动和认知活动为主,比较注重学生动作思维和言语思维培养,忽略非言语方式使用。习惯了动作游戏而后分享的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绘画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心理剧疗法作为艺术的方式主要采用非言语的沟通方式,既降低了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防御性,促进了学生右脑的潜能开发,又提高了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绘画心理治疗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共6次,每周一次,每次2~3个课时,为了在有限教学课时里完成教学内容,将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与实施的知识和绘画心理疗法融合。方案设计按照樊富珉老师的团体创始阶段、团体过渡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和团体结束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包括暖身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
在上述方案中,每个单元的主题活动都采用绘画形式进行,主题绘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按照“创作—诉说—整合—重建—反思”五个步骤进行。让学生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自由创作;和小组成员诉说画面创作背后的故事、相互解释、交流自己创作的画面;而后团体成员在团体领导者的引导下进行整合;整合后如果有需要就可以再一次对画面进行重建和修整;最后思考改变现状可能的多种方法,并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验,给自己的生活赋予新的活力。
对绘画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当注重绘画者对画面内容和情绪的解读。团体成员不要随意分析、点评他人的作品,更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解读强加在绘画者身上。二是在课程教学中轻分析重体验。不是所有画团体领导者都需要解读和分析,我们更注重团体成员对绘画过程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创造过程本身的疗愈效果。三是综合评估和诊断绘画者的心理状况。目前绘画疗法已发展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心理测评工具,但在团体心理咨询中仅凭一幅画推断学生的心理是不科学的。只有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作品的介绍和解读,以及其他心理咨询技术的综合运用,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
绘画心理治疗在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学生学习效果显著,课程结束后基本能够按照团体需求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方案设计与实施,并在需要时使用绘画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刘雪琴,李鹏飞.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33-34.
[2]孟沛欣.艺术疗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013年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和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C007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