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成瘾问题的预防机制
2015-09-10郭千钰
郭千钰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校园网络成瘾问题的预防机制。依照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原因、环境因素,提出五级预防机制及相对应每一级的目的和具体做法,建立全校性网络成瘾防治机制。
关键词: 网络成瘾 校园 预防机制
一、引言
虽然网络似乎建构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美丽新世界,但过度沉浸网络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以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严重。网络成瘾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美国人葛博格1995年最早提出了网络成瘾一词,但网络成瘾一词见诸正式的学术著作则是在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杨恩(Kimberly Young)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全美心理学年会论文《网络成瘾:新精神失常现象的出现》中提出此领域的第一篇论文[1]。
网络成瘾的问题处理,虽然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策略都可能使用到,但就整体策略而言,辅导重于咨询、咨询重于治疗,在校园中最好能建立网络成瘾预防模式,可使网络成瘾问题有整体的应对机制,更能发挥预防胜于治疗的效果。
二、建立校园网络成瘾五级预防机制
建立校园网络成瘾五级预防模式,以避免校园网络成瘾与其他网络心理问题的发生,创造优质的学校网络心理健康环境,达到兴利除弊的功能。校园网络成瘾问题五级预防模式的防治机制依序为:
(一)健康促进层次
1.含义:健康促进的重点不只是预防网络成瘾与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更要以积极的作为促进学校师生的网络心理健康。目的是增进学校师生的网络正向使用能力,运用网络提升其心理健康、学习成绩与生活技能的工具,达到善用网络以提升心理健康、学习效能与生活质量,以期发展有利于健康的网络心理健康环境[2]。
2.具体做法:
(1)提升健康使用网络的知识、技能:提供如何在生理层面与心理层面上均能以健康方式与态度使用网络的师生研习课程。
(2)强化网络专业伦理:加强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等网管人员)的专业伦理教育与法律教育,制订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专业伦理守则[3]。
(3)强化网络行为规范:制订网络服务使用者的行为规范,加强网络服务使用者的网络伦理教育(包含网络礼仪教育),设置校园网络伦理委员会(应纳入网管人员、学务人员、辅导人员与师生代表)以规范与处理网络伦理相关问题,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的法律观念。
(二)初级预防层次
1.含义:初级预防的重点在透过发展性与预防性的网络心理健康措施,避免全校师生网络成瘾与相关网络行为问题的发生。目的在整合全校资源,提供预防网络成瘾与其他网络行为问题的发展性辅导策略[4]。以期建构避免网络成瘾与其他网络行为问题发生的学校环境,提升老师、学生与家长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相关辅导知识、技能,推动积极的网络成瘾与网络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2.具 体做法:
(1)对学校老师提供网络成瘾、网络心理健康与网络安全辅导的研习课程。
(2)对学生提供有关生涯规划、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提升自尊、学习辅导、时间规划、休闲安排、压力调适与自我监控等团体辅导活动的课程。实施重点如下:①通过生涯规划课程以发展其生涯与生活目标;②通过人际关系、沟通技巧与提升自尊重课程可协助当事人建立自信,扩展多元的人际互动关系并学习人际沟通技巧,不仅可以防止他们过度依赖网络,还可教导处理冲突的方法,避免在网络或现实人际互动中受到挫折或伤害;③通过学习辅导课程可提升其学习技巧、课业成就与自尊;④通过时间规划、休闲安排、压力调适与自我监控课程可厘清生活目标与学习时间规划,当事人过度使用网络有可能是自觉空闲时间过多,或将上网当做他们排除压力的方式,因此时间规划、休闲安排、压力调适、压力调适与自我监控,可强化其生活目标、有意义使用时间。
(3)对学生提供网络成瘾、网络心理健康与网络安全的网络心理健康课程:可通过团体辅导与班级座谈的形式加以实施。
(三)预警制度层次
1.含义:建立全校师生的网络成瘾与其他网络行为问题的预警系统。目的是建立共同发掘网络成瘾与其他网络行为问题的预警机制,构建量化的预警指针,实时联结到次级或三级预防工作,以期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网络成瘾与其他网络心理问题[5]。
2.具体做法:
(1)建立缺、旷课状况与行为问题表现的预警系统。
(2)建立学生身心状况观察与追踪系统。
(3)建立学生学习表现检视系统:特别对于学业表现异常退步学生的筛检与追踪。
(4)建立教学、班级管理与师生互动的回馈系统。
(5)建立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筛检系统:透过量表筛检、老师告知、家长告知,以早期发现与及时预防网络成瘾与网络行为问题的发生。
(四)次级预防层次
1.含义:针对已发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避免问题持续恶化。
2.具体做法:
(1)对网络成瘾学生提供面谈、电话、函件或网络形式的网络成瘾个别咨询。
(2)对网络成瘾学生提供面谈或网络形式的网络成瘾团体咨询。
(3)导师与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共同协助网络成瘾学生的辅导计划。
(五)三级预防层次
1.含义:三级预防的重点在避免网络成瘾与网络行为问题在校园中扩散与蔓延。
2.具体做法:
(1)建立特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医疗等网络成瘾问题系统。其程序为①确立诊断:可运用量表或临床诊断准则进行评估,以确定当事人是否为网络成瘾;②确定目标:确定合理可行的辅导目标,最好能达成网络生活与真实生活间的平衡;③实施处理:运用相关咨询理论与模式。
(2)联合全校资源以建立学校网络成瘾与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危机处理机制,形成标准作业程序。
(3)对网络成瘾学生的班级提供网络成瘾问题的筛检与预防辅导。
(4)积极运用小区与校外资源(包括教育、医疗等小区资源)以推动学区的网络成瘾防治与辅导计划。
三、结语
由于网络成瘾问题的发生成因与辅导策略均与校园环境有关,上述健康促进、初级预防、预警制度、次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的整体措施与概念构成了校园网络成瘾五级预防模式,可结合校内外资源,创设有利于网络成瘾当事人改变的情境,目标在于网络成瘾问题的控制与减少,最终则是建立全校性网络成瘾防治机制,进一步建构校园与学区的优质网络心理健康环境。
不过建立上述校园网络成瘾五级预防模式可能遭遇一些困难与挑战,在执行层面上可能遭遇学生抗拒接受协助或因逃学、辍学而使辅导计划功败垂成,学校辅导人员对网络沉迷学生提供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不足等。其中特别是校内外资源整合工作的挑战最高。因此,如何化解上述困难与挑战,除了学校与家长的努力之外,政府部门应该参与进来,制定网络游戏分级制、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和游戏玩家身份认证实名制,制订打击私人服务器、外挂程序、游戏中现金交易等行为的法律,以及组成网络警察落实执法等[6]。
参考文献:
[1]Bellafiore D, Colón Y, Rosenberg P. Online counseling: A handbook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M] .New York, NY: Elsevier Science. 2004:197-216.
[2]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 1997,17:19-31.
[3]John M C.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 [J].Addiction ,2000, 95:139-140.
[4]李小双.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5,30(6):81-83.
[5]封红旗,王娟琳,刘育猛.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控预警机制的构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30.
[6]王滨.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6):1425-1427.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项目编号:15XSH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YJC190013)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