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研究
2017-01-13陈孝友林英涛
陈孝友+林英涛
摘 要:现阶段,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问题逐渐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过程中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员的广泛关注。就目前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而言,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仍存在部分问题制约高校环境的稳定发展,难以积极有效地提升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机制的实效性。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则会对学校、学生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科学预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则显得至关重要。对此,以高校突发事件的概述为切入点,论述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重点探讨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实现促进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2-0151-03
引言
近年来,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但是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管理情况不尽人意,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则会对大学生、社会、家庭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并构建有针对性的应对及管理机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路径构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体系机制,成为相关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突发事件概述
突发事件一般来说是指人们在正常生活状态之中,发生的某件事会对人们的正常状态造成影响,而这种突发事件一般不具有较强的可预见性,对于国家或组织群体来说,较大的突发事件会对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组织或个人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均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所潜在的风险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高校突发事件的地点以高校为主要范围,其突发事件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或在学校从事工作的相关人员。从划分领域来说,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范畴,就专业角度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则是,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范畴之内,要对某项应急事件做出及时的决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1]。
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风险性、双重性的多重特征。第一,突发性特征主要表现在高校突发事件在发生之前会存有一定的征兆,但是就其发生的空间或时间来说难以进行有效预见,并且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也不在人们的规定范围之中;第二,风险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在当事人或管理组织毫无准备的前提下,因突发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则会对当事人或管理组织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安、形势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之下,决策者和管理者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极易造成经济损失或资源浪费;第三,双重性特征是从突发事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两方面考虑的,一方面,突发事件会对周围群众、组织或国家造成影响,严重时威胁社会安定,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突发事件的经验积累,相关人员逐步完善自身的应急系统,并就此次发生的事件制定合理的预防方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近年来,高校中学生暴力、自杀事件时常发生,在大学受教育阶段,部分大学生难以与周围人群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认同感较差,进而产生人际关系淡漠的情况,在多元文化理念的影响之下,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攀比思想、享乐主义的影响,生活学习态度存在偏差,无法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对生活学习等失去信心,导致负面情绪的滋生,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2]。同时,部分大学生,在挫折和困境之中以一种消极懈怠的态度应对问题,意志力不坚定,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存有一种敌对、反社会的心理,出现他杀或自杀事件,以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尤为明显,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1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及管理工作者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学生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不断提升高校的培养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便为高校教师及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校园环境。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之中,高校师生均希望自己被尊重和重视,各项学习活动及教学行为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承担者,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果难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则会影响师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无法从管理活动中体现人本理念。因此,高校管理者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人本理念,将科学发展观践行于高效管理的各个方面之中,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2提高高校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应急管理能力,为高校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突发事件具有普遍性,广泛存在于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将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的有效控制与其日常管理活动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将突发事件的危险性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降低突发事件对高校师生、高校本身的危害,避免突发事件的事态扩大化[3]。同时,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高校对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可以有效地维护高校的社会形象。
3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有利于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提供良性运作的外部条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管理能力的有效创新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要对突发事件给予高度重视,重视校园安全,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尽可能地避免突发事件波及校园和社会安定。同时,从校园建设角度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管理控制,可以化解校园内部矛盾、冲突,确保高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和教育规模的双向发展。
4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时代发展形势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育、管理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极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的影响,加之自身学习压力过大、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群体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进一步增强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极易产生恐慌、畏惧等心理,对高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科学有序的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并且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校工作学习,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4]。
三、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1忧患安全意识薄弱
忧患安全意识薄弱,是造成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员,牢牢把握住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对学校行政管理、教学体系、招生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改革,绝大多数高校在危机控制这一方面侧重于财政管理,而对突发事件这一内容却鲜少考虑,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无从下手,难以有效处理,并且部分高校管理者对突发事件的潜在发展因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事件的前瞻性不足,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突发事件的高效解决。学生作为高校的受教育主体,忧患安全意识也有待提高,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无法采取积极有效的自救措施,极易将自己放置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之中,对自身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此外,部分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引导力不足,某些学生存在忽视生命、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现象。
2预防及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与自身的预防及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关。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制度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极易导致预防及应急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一方面,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全社会联动的预防及应急管理机制,家长、学校、社会及用人单位之间缺乏联动,沟通交流机制不健全,难以就突发事件的潜在因素进行有效探讨,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部分家长盲目追求学生的分数,对学生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之下,学生不免会存有抵触、叛逆的心理,加之双方之间的交流不畅,极易产生学生突发事件、暴力事件等;另一方面,高校预防及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各项内容的科学总结,加之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足,党政建设进程滞后,对学生的思政动态了解不足,这些均是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足的重要表现[5]。
3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适用性差
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适用性差,绝大多数应急措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本身的实效性。部分高校决策者和管理者由于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错过解决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期,致使突发事件的严重性进一步扩大,并对高校的教育形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高校公信力大打折扣。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的多发阶段,绝大多数大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状态、角色的转换会难以对自我进行精准定位,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同时,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难以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极易导致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此外,高校的宣传公开力度不足,突发事件的发生没有做出第一时间的解释和报道,学生在非官方消息的影响之下存在恐慌、不安的负面情绪。
四、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
1增强忧患安全意识
要增强忧患安全意识,并加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管理者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要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教育体系、招生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同时,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进一步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实效性。一般来说,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均是建立在小型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因此,面对此种情况高校管理者要对突发事件的潜在因素进行科学管理和系统控制,强化事件的前瞻性,将突发事件的危险性和发生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心理的稳定奠定重要的基础。在学习环境、角色定位的转换过程中,大学生要学会适当地释放自身压力,切勿给自己太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同时,大学生要加强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在面对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能够采取积极、科学、合理、高效的自救措施。
2建立健全预防及应急管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预防及应急管理体系,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制度框架,引导其朝着高效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管理者及决策者要创新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制度对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预防及应急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6]。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与全社会之间的有效联动,包括家长、学校、社会及用人单位等,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就突发事件的潜在因素进行有效探讨。面对学生自杀、他杀或暴力事件时,家人要给予高校大学生最为真切的关心,以亲情为主要衔接点,与高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交流机制,家长要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情绪及行为上的变化,并尽心及时地疏导,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以民主平等的亲情关系进行和谐沟通。此外,家长要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配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奠定重要基础,进而构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机制。
3科学落实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
要科学落实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保证各项举措的深入贯彻和实地践行,实现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者和教育者,应进一步提高高校的育人作用,不断提升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管理的实效性。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合理制定各项教育方略,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坚持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兼顾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更好地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体系服务。其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综合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为主体辅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再次,高校要强化自身的宣传公开力度,就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客观、真实、及时的报道,在第一时间向受众群体讲述事件的前因后果,避免学生出现恐慌、不安的负面情绪。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素质教育发展逐渐深化,高校在注重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管理也应给予高度关注。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应从意识、制度和落实方案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峰.做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8):69—71.
[2]蔡建淮.浅析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各主体角色的作用[J].新视野,2014,(5):51—52.
[3]李云芝.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化对策探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2):72—75.
[4]房勋.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相关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151—152.
[5]曹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综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48—49+61.
[6]董双印,余游.高校突发事件个案分析及反思——以失恋学生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34—35.
(责任编辑:陈 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