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文本解读与目标制定的关系与实践
2015-09-10周自娇
周自娇
[摘 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为教学制定一个合理、适度、可实现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则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正确处理好解读文本与目标设定的关系,为教学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着重从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关系和具体的解读与目标制定的实践两个方面来研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 解读教材 制定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70
阅读教学要讲究实效,追求高效,这是当下小语界的共识。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涉及的因素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到底该从何入手?我们认为:大道归一,万变不离其宗,要回归常识,回归基础,紧抓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教材、目标、学生。尤其是要从“知”的角度,搞清楚教材解读与教学目标制定之间的关系,从“行”的方面,掌握具体的解读与定标的具体方法。
一、文本解读与目标制定的关系
教材解读,指的是教师以教者的身份,对所教课文从内容、主旨、形式、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与归纳,任务是要还原文本的本来面目,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奠定基础。而教学目标,则是指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通过一定的活动努力所期望获得的成果。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是现实的、可实现的、可测量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指引着教学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首先必须弄清楚通过这节课的教和学,教师应该给学生一点什么,学生终将能获得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盲目的,无效的。只有精当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有效的文本解读是教学目标制定和实现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制定,离不开对文本的有效解读。教材的文本,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选编的,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从某种角度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是教与学双方围绕着一篇篇文本所展开的系列教学活动。因而,正确解析文本,把握文本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1.有效的文本解读,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内容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需建立在年段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特点之上,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在教学中,教材的作用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叶老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文本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的内容载体。课堂教学有多种资源,但无可置疑的是,教材乃是我们教学最重要的资源。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教材文本展开的。新课标提出:教师必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在准备教学时,要依据文本,根据年段目标教学要求,选准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的训练,并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这种训练的内容从何而来?自然是教材所选编的一篇篇文本。但文本本身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文本中有白开水,淡而无味;有茶水,有味而无营养;有牛奶,可口而富于营养。究竟该选取哪些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考验。没有对教材文本的认真解读分析和梳理把握,就无法根据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所能提供的教学素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脱离了教材文本,没有了对文本的有效解读,我们的教学就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现实中,我们不是常常面临着手拿文本而不知教什么的尴尬局面吗?
从另一角度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一方面要在课文语言中自然而然地顺势而为,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创造训练契机,为学生搭建学习语言、感悟人文的平台,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还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都应该以文本为依托,依附于文本内容和形式而进行,不能凭个人好恶随心所欲,更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另起炉灶”。另一方面,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顺序而为”,即紧扣教材,把握教学和训练的“序”。教材编排是有序的,在什么年段,用什么样的文本,进行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均是有意而为。我们在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中,必须明了这个“序”,遵循这个“序”,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我们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解读。
2.有效的文本解读,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叶圣陶说:“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据此叙述,可以说语文教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定位为一种“凭借”,学生依靠这个“凭借”来学习语文,教师则依靠这个“凭借”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决定了这个“凭借”的教学价值,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文本是作者思想情感、语言文字能力、语言形式、表达技巧的综合体现,好比一棵大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从语文教学来看,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但具体到每篇课文,每个课时,到底该教些什么,上至《语文课程标准》,下至语文教参,则无定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从解读文本开始。
首先,有效的文本解读为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教学和训练材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凭借。教材文本涉及的内容很广,我们对它的解读也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涵盖了思想情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几大领域,这些正是我们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而教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以进行的。舍此则无教学,更无目标的实现。
其次,有效的文本解读为教学提供了具体的语言文字形式。语文学科本质上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是基于这样一个点。而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提供给学生具体的足够的语言样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模仿、练习、运用。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的语言样式从何而来?只能靠我们对文本的解读。
第三,有效的文本解读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虽然不同作者所写的文章各有不同,但从文章的构成和表达来看,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有效的文本解读的积累,既有助于帮助我们教师掌握这些规律,丰富自己的素养,更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学习,让有限的文本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依据文本解读,制定教学目标,保障目标实现
1.通常来说,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在三个基点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年段目标要求、教材所选编的具体文本、学生的实际学情。这其中,教材文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是目标要求的具体化,对下是学生学习新知、掌握方法、达到目标的重要凭借。因此,文本只有得到有效的解读,教学才有坚实的支撑。
2.对文本的解读,有两个具体步骤。一是教师以教者的身份从文体样式、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与特点概括,意在对文本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为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奠定基础。二是对解读结果的选择运用。在具体操作中,文本的解读是相对独立的。而对解读的结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则要上挂下联,视实际情况而定。
二、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实践
(一)解读什么?
我们知道,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文章组合而成的,或描写迷人的自然风光,或展现诱人的童年生活,或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课文不仅承载着自身所传播的信息的显性价值,更蕴含着其如何传播信息的隐性价值。因此,当面对文本时,我们应解读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写什么?(即文本内容)第二,为何写?(即文本主旨)第三,怎么写?(即文本的语言形式与方法)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人文原在语文中”,并就此从三方面细致阐述,一是人文在听说读写的动机中;二是人文在言语内容中;第三点最为重要,即人文在言语形式中。王尚文教授这番有关人文、语文的讲话,不仅让更多人看清了这两者之间深刻的相关性,更为我们一线教师解读文本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既要关注前两个问题,更要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形式问题。因为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
可是目前我们一线教师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文本中的情感、内容,教师们都比较容易解读出来。可是,对文本的语言形式,则大多无从入手,也等于说目前更多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法找到课堂教学中最有价值、最主要的目标——核心目标。有效的文本解读可以帮助老师们解决这一尴尬问题。
(二)怎么解读?
解读文本的方式有很多,如提纲式、导图式、叙述式等,各种方式各有利弊。我校老师们常用的一种解读方式是网络提纲式。
这种方式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
板块一:教材分析(从四个基点——段落层次、基本内容、主要方法、结构关系,横向展开,纵向疏理)
板块二:特点归纳(从文体、内容、结构、语言、方法进行归纳)
板块三:教学建议(主要从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提出建议)
解读案例:人教版三年级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1.教材分析
段落层次——主要内容——基本方法——结构逻辑
总写西沙群岛 美丽 说明、议论 总起
(1段) 富饶
写海水 现象:五光十色 描写、说明 分一
(2段) 原因:海底有沟谷 因果段式
写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描写、比喻 分二
有的……有的 并列段式
(3段) 海参:懒洋洋、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非常威武
写海里 鱼:各种各样 描写比喻 分三
(4段) 有的……有的 总分段式
多得数不清
写海滩 贝壳:各种各样 描写 分四
(5段) 海龟:有趣 并列段式
写海岛 鸟的天下:鸟 描写 分五
(6段) 鸟蛋 总分段式
鸟粪
总写西沙群岛 更加美丽、富饶 议论、抒情 总括
(7段)
(三)文本特点归纳
1.写景的文章,通过对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具体描写,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
2.本文为总分总的行文结构,结构完整,层次清楚,思路明晰。
3.本文以描写语言为主,多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4.本文构段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因果、并列和总分三种基本段式。
三、教学建议
1.中年段学习,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仍是重点之一,但要把目标放在对理解方法的学习、运用上。
2.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是片段学习,故应将“段式”的学习训练作为教学本文的核心目标,紧扣文本相应段落展开教学。
依据上述解读,我们为本课的教学确定如下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围绕“富饶、瑰丽无比、蠕动、千奇百怪”等重点词语,掌握解词的方法并运用,了解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大意及作者情感。
3.以第3、4两段为重点,学习并列和总分这两种构段方式,并以第5、6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与训练。
这一目标的特点何在?价值何在?为更好地说明问题,现取同一课文较为普遍的目标进行比较分析: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对比同一课文的这两个目标,我们会发现,有三种具体情况:相同的、同中有别的、根本不同的。
相同的,主要是字词、内容和情感体验方面相同,这是因为这些是阅读教学、学习文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基础性的东西。
同中有别的,主要是我的目标中凸显了学习方法的教学与要求——解词的方法及运用,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抓提示语理解内容等,使学生学习的思路、途径、方法具体化,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习得方法。
根本不同的,是我的目标中有“段式”的教学和训练要求,而这个目标,正是教学本文的核心目标。这个不同,无疑是两个目标本质上的不同。
这一目标,就教学本文来讲,核心特征有两个:一是科学性,二是可能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1)符合语文学科本质的规定,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2)符合年段目标教学重点,中年段阅读教学重点定位在片段的学习上,而学习段的结构形式无疑是段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3)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由低段的字词到中段的片段再到高段的篇章,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学生无法完成由字词直接跳到篇章学习这个转变。
可能性:我们的语言形式训练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紧扣文本,二要依序而行。教材作为“例子”,其功效首先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有效解读。在解读中,我们已清楚地知道了文本的一些语言形式特点和表达方法,特别是构段上的特点,这些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和形式,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最直接和有效的凭借,为我们上述目标的制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使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文本解读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为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有效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制定的目标,才是准确的、具体的、有所凭借的。唯有如此,教学目标才是可实现的。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年段目标要求、教材文本特点、学生具体情况,将这三方面有机整合。这样制定的目标,才能为课文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丰富而具体的教学训练凭借,为目标的最终达成提供坚实而有效的保证。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全目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赵红琴.教师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12):47.
[3] 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
[4] 刘君鄂.浅谈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阐述[J].双语学习,2007(11):132.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