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上课集合站队“静”的实践与思考

2015-09-10陈育健

考试周刊 2015年79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安静

陈育健

摘 要: 文章对小学低年级上课集合站队“静”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了“为何不静”,对“如何静”提出三点建议:集合站队三字经;分组竞争,相互监督,形成班级正气;特殊学生,重点对待。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集合站队 安静

体育课准备部分的课堂常规中有“集合整队”,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简单的三字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真正做起来,有些难度。本文就学生上课集合站队的“静”进行了实践思考,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同时,寄以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为何不静

“知为行先”,“静”,即安静,闭上嘴巴,不出声,学生很容易有正确认知,但学生在“行”的方面,却做得不够好,为什么呢?这应该跟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系,因为他们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保持度不够,行为习惯处在养成期。另外,他们活泼好动,非常喜欢上体育课,到了操场上,情绪高涨,热情过度,很难立刻由兴奋转为安静,集合站队时小鸟般叽叽喳喳的场面也就自然出现了。

2.如何静

在低年级真正养成了集合站队“静”的习惯,以后的体育课就不会在此再费心思。有了正确认识,老师应该坦然接受学生集合站队的“吵闹”,这是必经阶段,没必要对他们为此声嘶力竭地大吼大叫,这简单的办法实际上很苍白无力,不利于学生真正“静”的习惯的养成,而且很容易使课堂变得压抑,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感,心扉不会真正向老师打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难建立。另外,为此小事而生气,大动肝火,不仅伤肝,有害于健康,而且使得自身温文尔雅的教师形象受损,同时表现出自己的无能。客观地讲,方法比问题多,但没有万能的办法——一个办法让所有学生养成“静”的习惯,更确切地讲,只有多法并举,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2.1集合站队三字经。

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老师要向学生明确讲述站队要求,其中,学生要在老师吹长声集合哨,双手打起集合手势,倒数3秒后(读秒主要起到提示和界限作用),便不可再讲话,有事情必须先举手示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老师可以将集合站队要求编成三字经,让学生背诵,必要时,学期初的几节课站好队后,学生集体背诵,进行意识强化。例如:“哨音响,手势起,活动停,集合快,排面齐,321,把嘴闭,要发言,手先举,快静齐,永不变。”

2.2分组竞争,相互监督,形成班级正气。

低年级学生喜欢比赛,集体荣誉感比较强,而且喜欢具体的操作性表扬形式。利用这一特点,以集合站队队形的每路纵队为一小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如果发现其他小组有学生讲话,则可以立刻举手举报(先举手先举报),如果举报属实,被举报的小组在《课堂集合站队登记表》上相应的组别“登记格”中打一个“×”,一定时间(刚开始的时候一周,情况好转后半个月或一个月)后进行评比,评选出优胜小组,作为奖励,优胜小组的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优先选择场地器材或到器材室借还器材(在笔者学校,器材室是荣誉之室,只有优秀的学生才可以进入,这已经成为一种积极的文化)。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监督、举报,举报的学生在《学生课堂表现登记表》上相应的姓名“登记格”中打一个“√”,被举报的学生在《学生课堂表现登记表》上相应的姓名“登记格”中打一个“×”,这些“√”和“×”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实践证明,这个办法非常具有普遍意义,喜欢讲话的学生迫于自己平时成绩和小组成员埋怨的双重压力,大有改观。另外,需要单独说明一个问题,一段时间后,学生习惯大有改观,优胜小组过多,选场地器材或到器材室借还器材的奖励,要重新设立标准,增加其他评比。

2.3特殊学生,重点对待。

实践证明,一般学生经过上述两个办法的合力作用,几节课下来,“静”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班级中也有个别非一般的特殊学生(或爱于表现,通过故意讲话违反课堂纪律来引起同学的注意,或自制力差,无意识的讲话),上述两个常规办法对他们不起作用,要另寻其他办法,多管齐下,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此时,老师不能灰心,也不能将其抛弃,要多给自己一些耐心,多给他们一些时间。(1)将这些个别的特殊学生调离按照高矮顺序排队的队伍,安排其到队伍的两翼旁站(这也是其原来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愿望),“不连累他人”,实行暂时的孤立教育。(2)带上放大镜,抓住时机,及时表扬,例如,某次上课站队的前半分钟表现很好,此时即可大加表扬。另外,课堂上只要有好的表现,都给予表扬,让其知道自己是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的,其实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3)课前课后单独交流,全方位了解学生,使其真正打开心扉,肯定其最近表现,提出希望,肯定其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争取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

3.结语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线体育老师要重点着眼于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阵地,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堂问题,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问题。“问题即课题”,相信,通过解决一个个实践问题,体育课会逐渐变得“有型、有效”。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安静
听,安静会说话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楼上请安静
坐拥安静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书——安静地读你
保证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