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若干教学研讨
2015-09-10刘瑞娟
刘瑞娟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程是各专业院系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从三个角度探讨了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质量
广义的高等数学,通常指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等内容的大学数学。它既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又可以综合培养各专业学生的数学思想与素养及理性思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中,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准确定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实质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1]。故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应用,针对他们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是专业院系必选的重要公共基础课,既要注重“学”数学,又要注重“用”数学,即使之后他们对所学数学的基本知识模糊甚至忘记了,但所获得的数学能力也会在之后的工作学习中有所帮助[2]。
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的过渡衔接不够
初等数学是一种技术,高等数学才算是科学。在中学时,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性学习和反复练习,而大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和主动思考[2]。大一新生的第一堂高等数学课程,也就是绪论部分,原本应该通过介绍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有限向无限,常量向变量的过渡,但限于课时,大多数教师第一次课即单刀直入授正课内容,使得学生瞬间感觉课程太过于抽象,以致产生课程对实际解决问题无用的心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于“学”而非“用”
数学教师大多数为数学专业毕业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科班出身,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更侧重于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与逻辑的严密体系,而忽略了数学教育对现代科技的基础工具作用[3]。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过于偏重符号演算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略了从直观和问题的背景方面的引导,使得学生由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对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了解不足[4]。比如关于“极限”一节的相关学习,对于江苏省内大多数课改教材,这一届均为中学数学的必修内容,当进入到高等数学课堂后,大多数教师因课时等原因,在课程进行中往往会直接注入“ε-N”、“ε-δ”语言叙述数列及函数极限,但是大纲对于应用这些语言不做特别要求,这就使得学生误认为极限无非就是做几道题,应付考试而已。
3.学生既有水平参差不齐且主动学习性差
作为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的本科院校,其每年入学的新生生源多样,中学时各个区域的数学教育水平不一致,造成入校后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同时,中学为了“新课改”将部分旧知识或改为选修内容,如复数、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反三角函数、正余割函数,等等,教师由于对学生之前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而在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一带而过,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知识脱节现象。再者,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与“学”是双方互动的,而现在的大学生受网络影响,学风乃至学习态度普遍较浮躁,尤其在遇到高等数学这样稍有难度的课程学习中,各种原因造成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较差。
4.教学内容安排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够
目前全国大范围通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多为同济大学版本[5],尽管此教材的编写相当成功,可在专业侧重不同的应用型高等工科院校里,涉及教学内容上的安排就显得略有陈旧,对某些学科专业课程帮助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很容易被大量枯燥无关的理论浇灭,丧失主动积极性。
当前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上述显著的几个问题,如何尽力完善地解决,成为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最终是否可以得到提高的关键所在。
二、三个角度探讨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1.教师方面的改革
在教学中,教师是授课的主体,加强教师的授课技能培训至关重要。具体来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教案,力求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娴熟易懂,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等数学课程的思维模式,同时每年应根据往年的授课效果对之前的教案作相应的补充修改。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讲述数学史(如相应章节中重要定理的提出人生平及研究理论的背景),以期营造更有趣轻松的听课氛围,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再者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内容,灵活地穿插相关的数学建模思想,以及介绍相应的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加强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数学老师平时可以尽可能地和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课教师多加沟通交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2.学生方面的要求
大学的学习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具有一定的自主创造性,传统一味地听课做题模式必然会被大学生厌烦乃至摒弃。高等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其中的逻辑、抽象、类比、发散、逆向等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才是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一定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提高个人的听课效率。其次可以采取做课堂笔记增强听课效果,但同时切忌完全照抄教师板书,好的授课笔记应该是与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的。最后一般高等数学课程都有教师留下的课后作业,这些作业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堂课的精华部分,即使到最后期末复习也会是很好的复习材料,学生一定要重视作业的重要作用,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3.客观元素的创新
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效果,除了上述分析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元素之外,客观上的诸多因素也或多或少地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相应的影响。首先可以考虑定期更新高等数学的教材,一般来说,学校会针对本校的专业构成选择合适的高等数学教材,并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事实上,可以考虑根据专业侧重将高等数学进行分专业划分,强化专业所需的重点教学,以期达到使高等数学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良好辅助工具。如我校(南京工程学院)按照全院专业类别,将高等数学课程分为A、B、C、D、E五种类型,相应课时各不相同,真正达到了基础服务于专业、应用于专业的培养目的。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学生学习需求,日益发展的网络在大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既可以将制作的电子教案上传到专用网站上供学生直接自主学习,又可以通过微信和QQ信息平台为学生在线定期答疑,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最后对于考核方式可以考虑适当调整,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方式仍是平时成绩(作业,出勤,随堂表现占30%)与期末考试(占70%)相结合给出总评分数,但这给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机会,如抄袭作业或考前突击复习等,这样就达不到良好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要求。针对实际情况,建议可以增加课堂测验加减平时分数,或定期开展课程小论文评比计入总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每一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任重道艰的,我们要针对当下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持有一颗不断探讨不断进步的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尽力改善客观因素,实现最终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边平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2]王开荣,魏曙光,刘金魁.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3]李宝萍.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16).
[4]徐英凯.大学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5]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