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探究
2015-09-10赵贝贝
赵贝贝
摘 要:概念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鉴于以往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和句子层面,本文从隐喻认知与语篇界面着眼,对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初步探索。从语篇的层面研究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概念隐喻的功能,而且可以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从而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关键词:概念隐喻 语篇功能 连贯
一、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隐喻研究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多元化态势,出了许多成果(束定芳,2001:18)。对传统理论冲击最大和对现在的隐喻研究影响最深的是G.Lakoff (1980,1993)的概念隐喻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和思考的方式。传统的隐喻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词汇、语义、短语或句子层面,在语篇层面的研究较少,从语篇研究概念隐喻和从概念隐喻研究语篇的探索相对更少。在国内,王寅(2006)、魏在江(2006)等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并研究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现象,但他们的研究多注重语言的单一层面。对隐喻语篇研究的专著,只有冯晓虎(2004)的《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可以说是隐喻篇章研究抛砖引玉的头一块石头。国外方面,Lakoff 和Johnson 早在1980年就论述了隐喻的连贯功能。David Lee( 1992:66)认为,隐喻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与词语意义层面相关,同时它和语篇的更宽泛层面有关。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2013年奥巴马就职演讲为案例,从隐喻认知与语篇界面着眼,对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初步探索,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隐喻的理论研究,同时为语篇研究拓展一个新的领域。
二、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
Lakoff(1980)在著作中用概念域、始源域、目标域等术语介绍概念隐喻。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可能使用隐喻,只有当读者自己感觉到所读到的东西无法正常理解,其思维方式才会自动用概念隐喻理论来理解文章。
概念隐喻的产生必经过两个基本的过程,一是文章语义的冲突。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语境来理解文章。语言语境指的是上下文,或者是词语的搭配或前后组合关系。但是当读者遇到非语言语境时,即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就迫使自己用概念隐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文章。二是映射。映射是概念隐喻运作最基本也最关键的方式。隐喻的语义冲突是隐喻成立的基本条件,但它仅仅是一种线,真正的工作机制还存在于接下来听话者在文章中真正的语义推断,即读者自动将始源域所蕴含的东西投射到目标域。如:Life is a journey.在这一隐喻中,始源域是journey,目标域是life。源域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包括旅行者主体、旅行的构成、旅行的艰难。在理解过程中,始源域journey各种特征都映射到目标域life里,使life与journey一样有始有终。人生旅途中,有时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可能充满艰辛。
三、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
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模式,有自己的蕴涵和认知特点。概念隐喻的蕴涵构成了一个蕴涵体系,从这些蕴涵中可以产生连贯的思想和概念,而这些连贯的思想和概念保证了语篇的连贯(李美,王华,2012)。
1.一个主概念隐喻构建语篇连贯
概念隐喻在人们认识和认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看,我们的思维和语言都是概念隐喻的。此外,隐喻也可以构建语篇的连贯。
如:人生就像一盘棋,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有的人能预想十几步乃至几十步,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几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此语篇内有存在多个概念隐喻:“下棋”和“人生”,“对手”和“环境”,“棋步”和“计划”分别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从如上的映射关系,作者旨在突出人生是需要有计划的这一主题,形成语篇的中心。在语篇的信息组织和进展方面,可以从语篇内的映射关系看出,语篇的连贯一目了然,从而达到整个语篇的连贯。
2.主要概念隐喻和次要概念隐喻共同构建语篇连贯
一个主要概念隐喻统领整个语篇,同时几个次要概念隐喻辅助主要概念隐喻来共同构建语篇,达到语篇连贯。
如:生活是一本大书。日是它的标点,月是它的段落,年是它的章节。在这个语篇中,“生活是一本大书”是一个主要概念隐喻。“日是书的标点”“月是书的段落”“年是书的章节”是三个次要概念隐喻。“书本”的蕴含“丰富多彩”、“有时间顺序”等投射到“生活”的蕴含中。三个次要隐喻的每一个对应是一个跨领域的次要投射,每一个次投射就是一个次要隐喻。一系列的次要隐喻围绕隐喻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构成一个隐喻体系,共同服务次要概念隐喻,传达隐喻中心思想,保证语篇的连贯。
3.平行概念隐喻构建语篇连贯
语篇中没有主要概念隐喻存在,反而是几个处于平行结构的概念隐喻,每个平行概念隐喻在语篇中所处的地位及重要性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处于同等地位。
如: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那坑坑洼洼。在这个语篇中,没有主要概念隐喻。“生活是麻”“生活是线”“生活是路”属于并列层次的概念隐喻,相互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概念“麻”的蕴涵“纷乱复杂”,“线”的蕴涵“疙疙瘩瘩”,“路”的蕴涵“坎坷波折”投射到“生活”的蕴含中。各个平行隐喻针对目标域的不同特征,从不同角度完成投射,形成一个隐喻体系,传达语篇的整体蕴涵,从而达到语篇的连贯。
四、语篇实例分析
下面以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奥巴马在2013年的就职演说为例,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探讨隐喻在语篇的连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旅途隐喻
旅途隐喻是日常表达中频率使用较高的隐喻方式,比如:“人生是旅途。”(Life is a journey.)“人生”这一抽象概念为目标域,而相对容易理解的概念“旅途”是始源域。始源域中的某些特征通过映射这一隐喻运作机制,与目标域中的概念产生相应的联系。旅途隐喻的映射机制如下:Journey → Life;Starting point → Birth;Traveler → Person;Path → Aging;Destination → Death;Obstacles → Problems in life。
他多次运用旅途隐喻,把自己继任后的政治生涯,即带领美国人民奋斗的过程与旅行进行类比,行文非常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例如:
Today we continue a never-ending journey, to bridge the meaning of those words with the realities of our time.
For our journey is not complete until our wives, our mothers,and daughters can earn a living equal to their efforts. Our journey...our journey...our journey...
The path towards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s will be long and sometimes difficult.
以上例子中,journey,path都意指奥巴马上任后带领美国人民奋斗的过程,never-ending,long,difficult表明在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而他努力奋斗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则是towards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s等。奥巴马在演讲中引入的大量的旅途隐喻使篇章在概念隐喻的有机系统下显得非常连贯和自然,贴近听者的基础概念系统,达到预期的目的。
2.宗教隐喻
就职演说属于政治语篇的一种,本不属于宗教范畴,但奥巴马的演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宗教词汇。例如:
We affirm the promise of our democracy. We recall that...the tenets of our faith or the origins of our names.
...that while freedom is a gift from God, it must be secured by His people here on Earth.
My fellow Americans, the oath...an oath to God and country...
以上例子中的promise, God, creed, oath等宗教词汇在听者的概念系统里形成了“政治是宗教”(Politics is religion.)概念隐喻的认知框架。奥巴马把晦涩死板的政治理念与美国人民耳熟能详且热衷的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即把前者作为概念隐喻映射系统中的目标域,而把后者作为始源域,使得听者能够更深入理解奥巴马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对美国人民和国家的忠心。语篇在概念隐喻的认知框架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衔接词汇,但行文连贯自然,听者的概念系统中创造出崇高可信的领导者的意识形态。宗教隐喻的结构映射如下:Religion → Politics; Promise → Due responsibilities taken by American citizens; Take a most sacred oath → Take the position。宗教尽管与政治不属于同一范畴,但使用宗教隐喻的效果却显而易见。究其原因,从语义的角度讲,这是由于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两个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上产生的意义冲突在概念层和语境层上得以消除,从而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深层语义联系(张玮,张德禄,2008)。
3.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是人们经常使用的隐喻之一,比如:“争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人们利用战争来理解争论,即“争论是战争”决定了人们对争论的认识和理解是由战争这一概念所形成的。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他把政治生活中的奋斗和经历通过战争这一具体的概念加以诠释,既说明了此后政治生涯所面临的艰难状况,又表明了他想赢得最终胜利的决心,使其演说更具说服力。例如:
We will respond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knowing that the failure to do so would betray our children and future generations.
The knowledge of their sacrifice will keep us forever vigilant against those who would do us harm. But we are also heirs to those who won the peace and not just the war.
以上例子中,大量涉及战争范畴的表达被引用,如against,threat,betray。这些战争源域中的激烈斗争及造成伤亡损失的特点映射到政治这一目标域,意指美国社会在当时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对奥巴马即将到来的政治生涯的不利影响。战争隐喻帮助奥巴马成功创设了“被威胁”的虚拟情境,造成了威胁无时无处不在的意象,而其之后表达出的解决问题的决心更凸显出他的坚定和自信,在民众的心中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和形象。篇章上下文语义清晰,连贯得体。
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旅途、战争和宗教隐喻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域,即政治,它们在小的语境里构成连贯的同时,在整个篇章的大环境中从不同方面诠释了奥巴马对政治生涯的理解,全文形成了上下连贯的整体。
五、结语
从语篇分析的实例来看,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构建文章的结构,使语篇信息流动连贯。就职演说是政治语篇的一种,在演说中合理运用隐喻可以增强说服效果,更好地达到传播意识形态的目的。研究发现概念隐喻在语篇的组织中作为深层隐性的衔接方式,对语言连贯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卢卫中,路云,2006)。现代隐喻学当然应该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把概念隐喻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中,用新的眼光全面考察这一特殊的语言和认知现象。
参考文献:
[1]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美,王华.基于概念隐喻视角的语篇连贯研究 [J].海外英语,2012(1).
[3]卢卫中,路云.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 [J].外语教学,2006(1).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连贯研究——八论语篇的体验性:语篇连贯的认知基础 [J].外语研究,2006(6):6-12.
[6]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 [J].外语教学,2006(5):10-15.
[7]张玮,张德禄.隐喻构型与语篇组织模式 [J].外语教学,2008(1).
[8]David Lee.Competing Discourse:Perspective and Ideology [M].Long man Group UK Limited,1992.
[9]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0]Lakoff,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Orton A.Metaphor and Thought (2nd edition) [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