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2015-09-10王秀春
王秀春
摘 要: 我们的教育应从重视“智力开发”的教育提高到创造教育的高度上,而在“珠心算”的教学中,由于从它的神奇功能而在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珠心算 创造力 创新思维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创造力。”在珠心算的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相互作用意境,营造积极自由的课堂心理气氛
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同时面向全体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学生的独特思维。传统的珠算教学只要求学会“算”,而“珠心算”则把打算盘的过程充分“升华”,摆脱了实物的算盘及打算盘的外部动作,凭借“升华”了的算盘,快速高效地进行计算的一种独特技能。这种特殊的计算过程就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启迪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和创造力,积极快速地把“珠算”升华到“心算”。我们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等训练,给学生自由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并且动手操作主动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训练中,克服了天天打算盘、想算盘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断激发兴趣,诱发了积极训练的动机,创设相互作用的情境,形成了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励创造,让每个学生感到“珠心算”的乐趣,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当师生间建立起亲近融洽的良好关系,教师形成以启发为主的宽松灵活的教学风格时,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得到发展。
二、鼓励学生勇于刻苦训练,提倡独立思维
“珠心算”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动作技能、心智技能要求较高的过程,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珠心算”训练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珠心算”的训练大多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同学之间的对比使他们获得对自身正确的认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教师则抓住契机加以鼓励。从而培养了努力进取、勤奋刻苦的精神,增强了竞争意识,引诱他们独立思维,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问题,教师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创见。另外,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提出的独创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有一定合理性,就加以鼓励。在此做法下,学生提出了很多好的方法,且都得到了积极采纳,大大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
另外,拨珠活动使儿童手指肌肉的运动量增加,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适度地增加其运动量,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真可谓手巧促心灵,心灵手更巧。并且“珠心算”教学通过听数、看数、记数的训练,数译珠、珠译数的训练,在此特殊的环境中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势,灵活训练,促进创新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珠心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永远也谈不上创造力。要克服思维定势,就必须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训练。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得原则,合理灵活地安排训练内容。其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这样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还经常组织一些竞赛,给师生、家长汇报表演,请家长集体观摩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乐于创新。
四、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授之创造技法,提高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功训练。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的奥斯本提出“一日一设想”的思维训练。日本曾在国内大规模开展“一日一案国民运动”,激起全民创造意识,为日本逐步发展成世界第一专利大国作出了贡献。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教授一些创造技法。如经常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在课外活动中或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记数、数译珠、珠译数或“心算”的训练,做到人人出题、出新题,从而启发思维。
只要利用一些创造技法,经常性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创造力发展提供个性心理保证
较高的心理素质是创造力得以实现的个人保证,高创造者异于常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珠心算”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珠心算”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向高一层次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在自己想法与他人不同时能够“固执己见”而不人云亦云,鼓励学生在困境中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坚信胜利是属于那些跌到了爬起来看准方向再继续前进的人,并且以平稳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敢于提高、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加以诱导,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拓展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车尔尼罗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注重数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最大限度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在“珠心算”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