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快乐教学法初探

2015-09-10张萍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中学历史

张萍

摘 要: 要让学生逐渐把学习历史当做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而且可使他们终生受益。

关键词: 中学历史 快乐教学法 激趣艺术

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历史观,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通过快乐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历史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一、不可忽视的情感融入

新课标特别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课跨度大,头绪多,若能进行情感引导,则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更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解我国古代文化时,教师要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切地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使他们振奋起来,坚定地为中华崛起和腾飞而读书。

二、导语激趣法

万事开头难,说明对于每一件事情,开端是一个有难度而又极为重要的环节。同样,上好一节历史课,创设导语至关重要。教师精心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主题鲜明、画龙点睛的导语,能使学生进入教师预先创设的情境之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中学生活泼,好动,大都喜欢猜谜语。上课前如果黑板上出现两条谜语,学生就定会跃跃欲试,专心竞猜。如在讲“西汉和匈奴的战争”时,先在黑板上写了两条谜语:“保护庄稼”、“忽然病愈”(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学生很快猜出是“卫青”、“霍去病”二人,教师可趁势引入新课。这样不但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而且能锻炼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随即导入,教学效果显著。

三、诗词激趣法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出现许多不同风格的诗人、词人,有许多作家及作品家喻户晓、享誉世界。学生很早就学习和背诵了部分古诗词,感悟了诗歌的魅力。一些人认为诗词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与历史课没多大联系。恰恰相反,如果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巧妙地穿插诗词,就会使历史课教学增色不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体现出文史不分家。如讲南宋的统治时,先集体背一首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教师指出:“南宋统治者偏安于江南名城杭州,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思收复土地,陷害打击主战派,必将重蹈汴京之覆辙。这首诗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那么南宋的统治到底如何呢?”由此导入新课。又如,讲王安石变法,可先朗读小学学过的王安石诗作《船泊瓜州》,教师指出:“王安石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革命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王安石是怎样变法的。”

四、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将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易接受,对教材的理解能加深。例如讲“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突出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成效最大的一次变法,我在课堂上曾穿插讲了“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法的两个师傅治罪”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表现了商鞅取信于民、坚决实行新法的决心,也表现了他不畏权贵、同旧势力作斗争的可贵品质。这样,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意义就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五、影视剧激趣法

在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地插入某些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影视剧片断,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材,激发学习兴趣,感悟历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如教《玄奘和鉴真》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知道里边的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吗?他们为什么要到西天取经?这个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极浓厚的兴趣。抓住时机向学生说明:《西游记》是明朝文学家吴承恩根据玄奘西游这个历史事实加以神话虚构而写成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除玄奘是实有其人,取经是实有其事外,其他都同历史不相干。《西游记》中说玄奘是到西天去取经,历史上的玄奘则是到印度去取经的。那么玄奘西游印度的决心怎样?他到印度后又怎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思考,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六、图示激趣法

图示法形象、直观,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丰富的心理特点,并能由浅入深,向抽象思维发展。如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节,可由学生先观察课本上的《烧地契》一图,从讲这张图的情景、含义入手讲新课——土地革命路线。讲美国独立战争,可从美国国旗入手,问:“美国国旗上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什么?五十颗星代表什么?”教师指出:“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最早的十三块英国统治的殖民地,那么它是怎么独立的呢?好,下面就讲美国独立战争。”又如讲“三国鼎立”,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只三足鼎,鼎足下再标上魏、蜀、吴,配上地图轮廓线,再解释“鼎立”的含意,由此展开教学。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今天的历史教学,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实践中只要我们以历史知识为基点,以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必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历史课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师教学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关颖.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方法[J].学术研究,2011(3):197.

[2]江巧真.中学《中国历史》教学方法的综合构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2):140-142.

猜你喜欢

快乐教学法中学历史
快乐学习,提升质量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应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快乐教学法在提高少儿羽毛球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