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时评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2015-09-10郑仁水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8期
关键词:时评议论文标签

郑仁水

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事实已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出新的结论或观点。许多报纸都辟有时评专栏,如南方时评、人民时评、齐鲁时评等。

时评的写作者多为记者。他们的文字功底相对厚实,加上职业的敏感和视野的开阔,不仅具有一双透事见理、剥茧抽丝的目光,更具有一支洞穿世道人心的犀利之笔。他们笔下的时评题目引人眼球,观点新颖,写作过程能透过“事”之表象,揭示 “理”之本质,把“理”从“事”中一条一条抽取、提炼出来。他们笔下的时评注重逻辑,体现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的文章具有思辨色彩,不搞“一刀切”,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分析矛盾的特点,还提出不同的方法。同时,时评多注意文采,化繁为简,用形象比喻解读复杂道理。这些不正是中学生写作议论文应该学习的么?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中学生写作议论文不妨学习时评,“取法于上”,借此提升写作能力。那么,时评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学习呢?

一、视角独特,提炼观点新颖

时评需要针对一件事、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材料作文多是“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不同的是,时评是针对“第一时间”的人和事,材料作文不拘于此。

时评讲求识见,讲求思想、智慧、慧眼,切忌思维格式化。议论文写作也一样,重思想深度,看问题需要另辟蹊径,注重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当那种提出观点然后列举出三个分论点或者排出三个典型事例的议论文已成往事时,我们不妨将时评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范本。

时评属于小文章,忌面面俱到,要选准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应该体现作者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不可人云亦云,并且要做到启人心智。如:

8月13日,达州市西城一七旬老人街头摔倒,一名过路男子——程仕波不顾众人劝阻,坚持将老人扶起,被网友点赞为“达州勇气哥”。他表示,自己扶起的不仅是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希望大家共同传播正能量,扶起残缺的社会责任感。(四川新闻网2014年8月19日)

绝大多数读者读到这条新闻想到的是当今社会人们缺少助人友爱精神,慨叹社会人心不古、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或者抓住材料最后一句“希望大家共同传播正能量,扶起残缺的社会责任感”展开议论。但是光明网“时评频道”2014年8月20日发表惠铭生写的一篇题为《搀扶老人被赞“勇气哥”是种道德矮化》的时评,选择的视角与众不同,该时评作者力排众议,另辟蹊径,认为“这种所谓‘正能量’的传播和弘扬,像一根马蜂毒针,蜇痛了中国人的良心,让国人露丑、蒙羞”,“若是将其升华为‘勇气哥’,并成为媒体追逐的新闻人物,这实则是道德的自我矮化,国人道德标准的错乱与混沌”。这个视角就别具匠心,学生材料作文提炼观点也应该如此。

时评的材料多属新闻事件,比较单一,体现一种属性或观点,时评作者只对这“一元”进行思考;高考材料议论文也有一元题,如2014年四川卷的材料只有一句话:“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2014年湖南卷的材料虽然比较长,但核心之意也只有一元:“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还有2014年北京卷的材料,其意也为一元:不能淡忘“老规矩”。像这类高考材料作文题,其审题方式与时评如出一辙。

当然,高考材料作文还有三元题或者二元对立题。三元题如2014年江西卷的材料显示三种“意”: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此外,2014年高考卷中的天津、江西卷也属于三元题。像这类三元题比之一元题,其实为考生的思想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考生不受任何显性或隐性之“意”的诱导与限制,没有先入之见,无拘无束,可提炼更多观点,真正体现“思想之自由”。考生可以各擅其长,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意”加以发挥,只是要防止“意多乱文”,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只能选择一“意”来写。而选择这一“意”与时评的“切入点要小”正好吻合。

二元题如2014年福建卷: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还有2014年上海卷: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此外,2014年高考卷中的浙江、湖北、广东、山东、辽宁、江苏、安徽等省的材料也都属于二元对立题。

这类材料的审题宜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透过材料可以发现,命题呈现给我们的矛盾是现成的,只是有多对矛盾,考生只需对材料中包含的矛盾进行选择;或者材料并非直接提供多对矛盾,需要自己从材料中提示或引申出多对矛盾。不管属哪种情况,考生应力求选择较为新颖、深刻的矛盾,选择自己感悟较深便于展开议论的矛盾来写作。当然,也有一些智慧的考生能够对材料的矛盾进行突围,如2014年福建一位考生不像其他考生在正视困难与无视困难、畏惧困难与不畏困难、裹足不前与勇往直前、悲观与乐观等二元中思考,而是选择了“标签时代的理性眼光”进行分析说理,可谓考场议论文与时评审视材料的“无缝对接”的典例。

时评要求从新闻事件中找到新的视角,写出新的观点,言人所不言;于平常处见奇崛,在平淡里见绚烂,所谓“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结合材料写作议论文也应该如此。

二、以理服人,善于分析问题

时评写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述,不人云亦云,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涉及的范围林林总总方方面面,体现写作者“博识”和“通才”的风范;同时,写作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理取胜。因此,我们几乎看不到哪篇时评只是简单地分论点一、二、三,或者堆几个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一篇一千到两千字的时评,甚至可以一个例子也不举,只是条分缕析逐层深入地讲道理。2014年春晚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走红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人都在唱这首带着些许沧桑与感伤的歌曲。商旸针对这一新闻写了篇题为《不必过虑“时间都去哪了”》的时评,发表在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人民网”上。该文首先分析人们唱这首歌的“心存惶恐”,其原因是人们渴望“一夜成名”的对待成功态度;接着进一步指出其危害,急于“变现”必然导致时间的焦虑感,焦虑时间必然导致“心灵压抑”;再论述应该怎么办?不必着急,可以树立“慢成功”理念,这样的成功更能持久、更具价值,同时,还可以避免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不妨追求‘慢生活’”;最后,发出“让成功戒掉速成,让生活褪去浮躁”的呼吁。

时评最宝贵的价值是使新闻“增值”。这增值的部分有些是对新闻的解释,有些是对新闻的分析,有些是对新闻意义的揭示,有些是对新闻后果的预测等等。当然,时评作者应该对新闻事件有明确的态度。这件事是对的,对的根据是什么?这件事是错的,又错在哪里?有些新闻事件表面上看是对的,但是实质上又是错的。这就要求时评作者透过现象揭示出事件的本质。议论文写作也是如此,不能够在“同一平面上滑行”,应该做多层次的分析。

时评的特点之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即新闻事件折射出的问题,如何做到具体分析?我们还是以惠铭生的《搀扶老人被赞“勇气哥”是种道德矮化》为例,作者先提出观点:搀扶一位摔倒的老人,被网民盛赞为“勇气哥”实则是道德的自我矮化,这是第一个层面。接着一个潜在的“反对者”质疑这个观点的严谨性,搀扶老人有风险。作者先承认做好事反被讹的现象屡见不鲜的社会背景下,搀扶一位摔倒的老人需要勇气和胆量,然后对此加以辨析,并采用喻证法进行反驳,这是第二个层面。再接着指出像“勇气哥”这类现象并不少见,进一步分析这种屡屡被盛赞事件貌似传播正能量,实则只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要求,对此点赞实属道德自戕,这是第三个层面。潜在的“反对者”又提出问题,当今社会见义不为、不诚信、不道德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现象应该被赞美才是。作者又进一步分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礼赞更应理性,这是第四个层面。这篇时评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推理严谨,堪为写作议论文之典范。

议论文写作同样需要对观点进行一步步的质疑、辨析和求证。先抛出一个观点,然后假设潜在的“反对者”在寻找观点的漏洞或者质疑自己的观点,批驳的同时,也做出新的阐释;再质疑再批驳,再次作出新的阐释,对立面不断消除,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到确立。一路论证下去,既体现了论证的层次性,也彰显了论证的严密性。

如果作一番比较,2014年福建高分作文《标签时代的理性眼光》的论证特点与这篇时评“暗合”。这篇考场作文开篇明确提出论点:生活要用理性的眼光去辨析种种“标签”;接着一个潜在的“反对者”质疑这个观点的严谨性,为什么生活中还是存在种种“标签”和相信自己所贴“标签”的人,然后作者对质疑加以辨析,指出“标签”形成的原因是经验使然、缺乏对事物的亲身经历以及接收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片面性。紧接着,作者进一步指出“标签”盛行带来的弊端。再接着,潜在“反对者”又提出质疑:那么,如何理性地看待“标签”?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形象生动,凸显文字表现力

文体特点、作者涵养和受众三个因素共同决定时评文章必须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力求写得形象生动。

作者虽然熟悉新闻事件,具备与这些事件有关的专业知识,有的新闻记者就是“杂家”“复合型人才”,比如写时政方面的时评,写经济题材的时评,他们可能就是学经济学、哲学等专业出身,但是时评的受众与理论文章的受众不同,他们大多是普通的读者,所以时评大多注重文字的通俗与形象生动。

我们可以从时评中汲取“时评词汇”,如“权力寻租”、“道德矮化”、“越位”、“错位”、“商榷”、“质疑”、“启示”、“标签”、“震撼”、“审视”、“反智”、“证伪”、“释放”、“焦虑”、“善念”……这些词汇无论是用于拟题,还是行文中的谴词造句,都可以让我们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一个眼球经济时代,时评写作者为了使标题更为夺人眼球,必然有“标题党”在拟题方面绞尽脑汁,虽然有的标题有哗众取宠之嫌,但考场作文讲究“题好一半文”,我们不妨学习时评拟题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学习时评的文风。评者,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怨,嘻笑怒骂,甚至作楚狂之歌。时评可以心游万仞,目极八荒,跳出三界之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评是呐喊,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世界观,行文过程中正论反驳、争鸣商榷、书信建议、述评一瞥、杂文小品,无可与不可。机关枪迫击炮、投枪匕首、晨钟暮鼓、歌颂批判、幽默讽刺、嘻笑怒骂、长吁短叹、长歌当哭,十八般武艺都可以派上用场。

一是行文风格,时评接地气,往往鲜活生动;时评批评起来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那种吾手写吾口、激浊扬清、快意恩仇的文笔,那洋溢在字里行间如梗塞在胸、不吐不舒的代表社会的良知道义和公理的声音,对中学生写作议论文不无启示意义。如下边这段文字:

因为不懂得谦让、宽容和谅解,不懂得人际交往技巧,今天,你和朝夕相处的同学处不好,将来,你与你的伴侣未必能处好;与有明显利害关系的同事、领导也难以相处;也可能不懂得与社会上的陌生人群友善相处。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工作的环境里,处处有“敌人”,事事心不顺,到处有陷阱,到这种地步,人生也就注定会失败了。(惠铭生 《大学生“一舍难处,何以处天下”》)

这些时评文字可谓是大巧若拙,平淡的文字背后是强悍的逻辑力量。

二是形象说理。时评语言为了追求信息量和可读性,能用艺术语言表达,则不用书面语言表达,时评作者往往善于化繁为简,用形象比喻解读复杂道理。中学生写作议论文或语言干巴,或过分追求藻饰,甚至语言削弱了说理的力度,不妨多读时评,学习个中形象说理的技巧。如:

有人吃鸡蛋被噎死、出门被车撞伤,我们是否以之为戒,从此不再吃鸡蛋、不再外出呢?这样的逻辑显然很荒谬。搀扶老人曾被讹,有些人便拿个别当普遍,片面放大个例,只不过是为自己的胆怯和见义不为诡辩而已。(惠铭生《搀扶老人被赞“勇气哥”是种道德矮化》)

这样的文字可谓是信笔拈来,鲜活生动。

此外,学习时评方便且相对容易,既可从报纸中阅读,也可以自行上网,或者打开“班班通”找到一些精美的时评文章共赏,或收集时评加上老师的点评文字并印成小册子。阅读时评,对于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而言,可谓费时短,收效快;同时,时评讲究时效性,关注当下,阅读时评,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途径。

(作者单位:大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时评议论文标签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标签新闻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