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设计提问,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15-09-10黄翠招

考试周刊 2015年74期
关键词:提问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黄翠招

摘 要: 问题可以带领着孩子们走进数学殿堂,问题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针对当前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无效提问的现状,文章提出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忽视有效的课堂提问,探讨巧妙提问对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提问 提问设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启发学生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述中悟理,疑中明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非常不够。一些提问往往脱离教学实际,导致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甚少,达不到预期效果,课堂低效是必然的。再者,若教师提问数量过多或者问题质量较差,势必让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起不到作用,形成一种“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或者以优等生的回答代替班级全体学生思维的不良现象。

为此,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提问不可太随意,问题需要启发学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情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改进学习方法等。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优劣是教师教育观念能否及时更新和教育实践成败的重要标志。因此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运用巧妙提问强化教学效果呢?

一、在教学的关键处提问

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需要针对教学重难点灵活地设置关键问题。例如,在高年级数学工程问题的实际应用题中,把全部工程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即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式计算,这是教材的重点,更是教材的难点。学生通过初步学习,虽已基本掌握,但往往理解不够透彻。如果根据题目的变化设计疑点,通过提问讨论,就能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理解。

例1:一条15千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路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路需要12天完成,甲队修完全部的三分之一后,乙队加入一起修建,问两队一起修几天可以修完呢?

大部分学生看完题目很快会列出这样的算式:用15的工作总量除以■+■。这时,教师反问:“你确定这样列式对吗?为什么,哪一步弄错了?你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吗?”这样一连串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引发学生反思刚才的做题思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演算推理,验证做题步骤。

二、在相似易混处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对一些相似易混的概念应恰当地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借助语言理解分析能力,抓住教学的区分点,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教师在相似易混处提问,进行语言词义辨析,不仅使学生建立明晰的数学概念,深刻地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比如,在高年级应用题中经常会碰到“增加到”与“增加了”的信息,学生很容易搞错题目的意思,教师不妨采用题解与图例相结合对比于相似易混处提问的方式进行分析。

例2:兰兰服装厂2014年平均每月制衣80万件,2015年由于新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多招聘了劳动力,今年平均每月制衣增加到100万件。2015年平均月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万件?

例3:美美服装厂2014年平均每月制衣80万件,2015年由于增加了科技投入原有生产设备与工厂劳动人员不变,但是今年平均每月制衣增加了100万件。2015年平均月产量多少万件?

教师可以一边对学生提问题一边绘图,可以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画图。例2,“今年平均每月制衣增加到100万件”是什么意思?在图中我们该怎样表示呢?例3,“今年平均每月制衣增加了100万件”又是什么意思?在图中我们该怎样表示呢?(下面是两个不同例题的绘图)

通过图例和问题的有机配合,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增加到100万件就是“增加以后的实际数量”,即2014年80万件基础上,再加20万件,使得今年平均每月制衣量为100万件;而增加了100万件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加这个数量”,即2014年80万件的基础上,再加100万件,使得今年平均每月制衣量为180万件,即今年平均每月制衣比2014年多100万件。

三、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提问

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中找到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提问。因为运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了解内在关系,从而推动其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例如,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教师不妨先这样提问: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以前是怎么做的呢?②为什么用除法,而不是用乘法呢?③假如这个数不到一倍数,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呢?我们该如何解答呢?④如果这个几分之几用百分数表示,又该怎么做呢?

以上一连串提问使学生认识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能转化为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虽然说法变了,但是问题的实质却没有变化。这样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把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此外,提问设置由旧知引入新知,运用了推理的方法,不仅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而且有利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四、在学生的兴趣点处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连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没有,那么培养他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不妨设计一些利于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例如“把八个苹果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几个?”相信很多学生会回答:8除以4就是答案呀?这时教师不妨再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待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问:“用过去学过的数学知识还能表示吗?”此时学生肯定非常感兴趣,都在积极思考和开动脑筋。于是,教师就能很顺利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呈现给学生。

五、在探求的规律处提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公式、定理、法则等是归纳性的内容,教师在揭示法则、公式等知识的教学中不能忽视此处的提问。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根据地讲出自己的认识理由,还能互相启发、补充或修正,更能加深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口算下面这几道题:

10÷5=2?摇?摇100÷50=2?摇?摇1000÷500=2?摇?摇10000÷5000=2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提问:①这四道口算题的结果是多少?②从左往右看这四道式子,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看看有什么规律?③从左往右看这四道式子的商有什么变化呢?有什么规律?

当学生对比观察得出“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100、1000倍……商不变”后,为了让学生得到扎实的知识,同时也为解决成绩较差的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此时教师还可提问:是否只有将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10、100、1000倍……时,商才不变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积极探索,教师出示以下几题让学生观察:

20÷5=4?摇?摇 200÷50=4

(20×9)÷(5×9)=4?摇?摇 (200÷5)÷(50÷5)=4

(20×11)÷(5×11)=4?摇?摇 (200÷2)÷(50÷2)=4

由此学生找到的规律从“特殊”(同时扩大或缩小整十、整百、整千倍……)发展到“一般”(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然后教师再提问:谁能把刚才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讲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指引下,有序地进行算、看、找的探索观察活动,顺利找出了规律,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

六、总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更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环境千变万化,使得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只要我们对课堂提问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前认真研究和准备,不断实践,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卞宝丽.巧妙提问,焕发数学课堂教学新活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04).

[2]陈二梅.精心设计提问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J].魅力中国,2010(03).

[3]朱秀梅.巧妙设问激活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09(08).

猜你喜欢

提问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