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巧用作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015-09-10孙权
孙权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作业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打破传统作业给中学生思维带来的束缚,让学生从无谓的计算、枯燥的练习中彻底解脱出来,巧用作业,为学生设计出以体验、探索、创新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作业设计 思维能力
创新,是新课改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贴上的最新标签。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形式,从教学环境到教学手段,无不体现出当前教学改革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成效。然而,在观念、方法与形式进行改革变化的同时,我们却看到了被教师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作业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进行“持续运动”的最佳工具,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开放、有趣、新颖的作业,不但能帮助学生从无谓的计算、枯燥的练习中彻底解脱,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广大教师在新课改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寓“作”于“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天性相对自由和活泼,相比那些单调而重复的练习,他们对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知识会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可以将作业的题型设计得有趣、新颖甚至是奇特一些,将原本枯燥的训练转化为有趣的认知,寓“作”于“趣”,清除学生心理上对“作业”的抗拒与负担,让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是在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并通过完成这件事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内在所需,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说理”第一课时,在课的最后,笔者以“如何得到4㎏油”为题,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有A、B两个油桶,A桶容量为5㎏,B桶容量为3㎏。李师傅想得到4㎏汽油,虽然他身边有足够的汽油,却没有计量用的工具,那么,他如何才能得到4㎏油呢?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有两种:一是借助A桶,将A桶的油倒入B桶,得到A桶的2㎏油,倒掉B桶的油后,继而将A桶的油倒入B桶,将A桶注满,再次倒入B桶,得到4㎏油;二是借助B桶,将B桶的油连续两次倒入A桶,此时B桶剩余1㎏油,清空A桶,将1㎏油倒入A桶,再次将B桶注满倒入A桶,则得到A桶的4㎏油。然而,事实上这道题还有一种更便捷的解法,即:将AB两个油桶倾斜,让汽油流出至油桶的对角线。此时A桶剩下2.5㎏油,B桶剩下1.5㎏油,将B桶的油倒入A桶,则得到4㎏油。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得到第一种解题方法,继而通过认真读题得到第二种解题方法,又通过认真思考获得第三种解题方法,惊喜不断。这会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给作业增加“弹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而求得更高的发展,中学生的个性不同、水平不等,所以对学习的承受力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差异”。如果作业仍旧还是采取传统的统一时间、统一类型、统一难度形式上的设计方法,那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各自获得不同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可适当给作业增加一些“弹性”,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够帮助他们在每一次的成功之后收获更大的自信,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二元一次方程”一课,“弹性”的作业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用简练的作业题反映二元一次方程的核心内容,如用我国古代的趣味数学题:只闻隔壁人分银,不知多少银和人;每人7两少7两,每人半斤多半斤;这种作业题简单扼要,能够反映出“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这一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是将抽象的方程式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如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故事:鸡兔同笼,上有头三十五,下有足九十四,问鸡兔各几何?仔细读题,学生会从“鸡兔同笼”问题中读出两个数量关系,即鸡只数+兔只数=35,方程式x+y=35;鸡脚数+兔脚数=94,方程式2x+4y=94。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思路会主动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严格来说,作业的功能不仅是给学生提供了巩固知识的机会,更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采用“多选”的方式,给学生任选一个或者两个任务进行调查,要求学生要将调查的数量进行整理,并以统计表形式呈现,同时从数据中分析其中表现出的数学问题。显然,这样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动脑筋”寻求更高效和快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会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共同努力下协力完成作业,而这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
结语
总之,想设计出多元化的、能够助力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数学作业,教师必须具有“不可囿于泥沼,要有变化神通”的设计理念和实力,在作业的梯度与宽度上“做文章”,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形式的作业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在每一次完成作业之后都能够获得成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