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陈晓静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8期
关键词:纪念碑局部微课

陈晓静

“微”风袭面,各种微事物诸如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新闻的逐一呈现,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被“微”的强大力量带入微时代。“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形式多样,所用时间短,资源容量小,可以精简的内容完整地突出主题。基于这种种的巨大优势,一些教师将具有丰富性特点的语文学科与之呼应,建立了关于语文的“微课堂”、“微教学”,让学生从短小精悍的视频中看到语文知识的巨大空间。在这里,我们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微课”的具体应用。

一、“微”导入,知晓教学主题大概方向

我们总希望去往文字的世界,将具象的事物平铺眼底;但是文字毕竟如同深不见底的隧道,越深究,越会发现有许多分岔路口会使自己迷茫,而抓不住通往目的地的主干道。文字有时是无力的,不能精准地掐住主题的喉咙,予以我们寻找主题的大概方向。尤其是在语文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的溢美言词既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难把握主题导入的大概方向,这使学生觉得导入其实就是教学必须要有的一个形式上的环节,并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这是教师导入上的失败。而且,导入就如同一篇文章的第一段,或总写,或启下,简短地表现自己存在的作用。教师如何让导入有用、有物、有趣、省时,这不得不提“微导入”,即利用视频或音频片段掐住主题的喉咙,将文章主题提起来。在这里,教师利用立体化、有色彩、有行为、有情感、有话语的事物代替自己说明即将要“出场”的文章事件。以一个场景的方式为文章事件奠定了格调和主题方向,便于学生理解,节省出课堂时间。

例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导入,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该篇文章选自《华盖集续编》,作于作者参加刘和珍君追悼会之后,初衷是歌颂中国女子殒身不恤的爱国情怀和勇毅品质。现在这些拥有和平的社会环境,享受幸福生活的人们每每瞻望这段“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即1926年“三·一八惨案”的时候,也会浮想出那种让人痛不欲生的场面。但是,对于那些对这段历史陌生的学生来说,感情的蕴藉,主题的深刻认识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让学生把握住此文的情思,教师可进行微课导入,将各个院校耸立着的关于“三·一八惨案”的纪念碑剪辑成一段视频,如鲁迅中学纪念碑、北师纪念碑、北大纪念碑、清华纪念碑、汇文中学纪念碑。这些纪念碑呈现了事实悲剧,也揭开了一幕社会背景,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主题,给予学生情感方向的指示,使学生更深刻且容易地把握文章主题。视频短小却切中主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集中地投入学习。

二、“微”推进,明白教学主题表现步骤

教学是一个过程,需循序渐进,不能囫囵吞枣。如何循序渐进,要像展开一个画轴一样,先入眼的是一个局部,随着一点点的展开,我们看到无数个局部,当全部展开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整体。局部是推进的一个个表现,推进是了解大局的步骤。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是如此,要把大局分成一个个小的局部,将小的局部按先后排列起来,然后循序渐进地着眼每一个局部场景。但如何掌握内容主题的层次感,不使一个个局部像一团乱麻搅在一起,语言的叙述不能完美地胜任,于是我们想到以视频为载体的“微课”。微课虽精简、短小,但其内容的承载量是惊人的,而且图像声音的一体化又成就了语文篇章内容的立体化呈现,使学生能够精准地把握文章的层次,清楚地看到作者展现主题的步骤。

以曹禺的《雷雨》为例,这是一幕用剧本方式呈现的人生大悲剧。作者以悲悯的情怀叙述两个家庭错综关系下人性的可悲可叹。剧本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画像以其性格的相互碰撞产生联系,并交织成命运的交响曲。这些人物彼此产生着联系,推动情节向悲剧的深渊紧逼。在这里,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将人物个体从整个的情节结构中分离出来。例如,在分析鲁侍萍人物形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微课推进,剪辑《雷雨》这个话剧中与侍萍有关的情节片段,让学生去进行大概的分析。鲁侍萍是一个善良、正直、备受欺辱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但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将她磨砺得坚强勇敢,对残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通过对话剧有关片段的观看,学生会得到文字无法呈现的情感冲击力,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

三、“微”作结,理解教学主题深刻意味

导入语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具有总说或启下的作用,结束语就是文章的结尾,具有总结的作用。但除了总结,结尾也如同一首曲子最后悠扬的长音,绕梁三日终不绝,给予人无限遐想,带给人无限启示。于语文学科来说,最美妙之处便是从文章中律出的关乎自己人生、生命的乐章。但教师常常打破这种美感,用沉重的作业作结,让学生有一种从天入地的感觉。所以教师应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视频的方式让文章主题的深刻意味打动学生,让美持久保留。如在进行王维《山居秋暝》教学之后,教师便进行微课作结,将有关内容的山水诗意图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片、影像的视觉效果对该作品的境界进行理解、欣赏。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山教授认为:“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微课应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特定的某一教学知识点或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对于“微课”这一新生事物,教师赏味网络上的微课并为之啧啧称奇的同时,也要取得一粒种子,在自己的课堂花园创造迷人风景,使得“微课”在课堂形成普及。尤其是语文课堂,更期望刮起一场“微课”旋风。

(作者单位: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纪念碑局部微课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纪念碑
Taj Mahal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丁学军作品
局部求解也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