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失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

2015-09-10李凌任虎林

考试周刊 2015年84期
关键词:口误外语教学

李凌 任虎林

摘 要: 言语失误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言语失误研究的历史、类型及原因,然后提出了言语失误研究对于外语教学中的意义,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言语失误 口误 外语教学

“You have hissed my mystery lectures,I saw you fight a liar in the back quad.You have tasted the whole warm.”毫无疑问,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其在语义上完全说不通。这句话其实是英语中非常著名的首音互换现象(Spoonerism),正确形式应该是:“You have missed my history lectures,I saw you light a fire in the back quad.You have wasted the whole term.”这句话威廉姆·斯本内(Willam Spooner)教授在上课时对学生说的,由于他本人倾向于用这样的方式说话,也因此而著名,首音互换现象(spoonerism)就是由他的名字而来。然而,这仅仅是口误现象的其中一种。

在心理语言学看来,语言产生主要指的是口头语言。研究言语产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研究言语失误。然而,目前的多数研究都是关于言语失误的自身特性,而非分析言语失误的成因。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言语失误的研究历史,言语失误的分类及心理学原因,并提出其在外语教学方面的意义。

一、言语失误的研究历史

言语失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口头交际时,由于紧张而产生的不符合句法、语法的非正常言语。对于言语失误的科学分析,始于Fromkin(1971)在七十年代早期起发表的一篇文章《特异话语的非特异性质》(The Non-anomalous Nature of Anomalous Utterance)。这篇文章讲述了如何在语言论据建设中使用言语失误,以此观察语言单位在言语产生中的作用,并且论证了言语产生的数据主要来自于观察言语失误。这篇文章标志着一个时代——在很长一段时期,科学界对于言语失误都是持怀疑的态度——的结束。

首先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言语失误的是Meringer和Mayer(1895/1978)。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口误是广泛存在的,Fromkin和Rodman(1978:165-166)曾说:“说话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口误。”科学家保守数据表示,言语失误出现的频次平均来说是1800词/个。关于言语失误的第一部心理语言学著作中囊括了8000个错误个案(Meringer&Mayer,1895),Freud关于言语失误的心理学著作随后问世并成为经典之作。Meringer不是对口误反映语言产生和变化现象感兴趣的第一人,然而,Meringer在收集语料和分析语料方面花费了更多时间精力,为这一方面的后人提供了资源极其丰富的语料库。Fromkin将语言综合理论和错误系统加以联系,通过构建“话语生成器”的行为模型,将语言放入具有说服力并且十分简单的心理体系之中。Maclay等在对自然语言的言语失误进行分析之后,指出停顿是最常见的言语失误。言语失误主要的分析基础是戈莱特(Garrett,1988)和卡特勒(Cutler)关于“词缀”和“功能词”在句中“换位”现象的分析。目前国内对于言语失误方面进行讨论的论文和著作,主要集中在儿童语言习得和失语症上。

二、言语失误的类型

从言语表达来说,言语失误分为两种类型:停顿(pause)和口误(slips of the tongue)。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将言语失误和口误混为一谈,甚至将口误和方言画上等号。实际上,口误是言语失误的典型案例。口误是指没有语言障碍的人在和他人口语沟通时表达错误的现象。

除口误之外,言语失误还包括停顿、重复这样的编辑表达式和其他由于认知、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引起的不恰当的言语表达。

我们可以这样区分言语失误和口误:第一,说话人应完全掌握目标语言。也就是说,说话人应很好地知曉运用目标语的语法规则。例如:对于一个仅仅学习英语两个月,对英语语法基本一无所知的中国学习者而言,他在说英语时犯的错误不属于口误。第二,口误是间或发生的。说话人总是使用一种专门的方式说话,这种情况不属于口误。比如:说话人在说目标语时某个单词选取了和目标与含义相同、发音不同的方言。第三,一定的表达歧义,即没有表达想要说的意思。有些人会故意使用错误表达,此时,虽然言语表达是错误的,却表达了说话人的言语表达目的,这种情形下的使用错误表达来传递表达目的不是歧义。

Fromkin将口误分成八类:转移,交换,提前,延续,增加,减少,代替和混合。在转移(shift)中,一个言语片段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例如:“That’s so she’ll be ready in case she decide to hits it.”在这个句子中,动词“decide”而不是“hit”应该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也就是说,第三人称单数的“s”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位置。交换(exchange)就是两个转移,也就是说,两个语言单位互换了位置。提前(anticipation)就是在位置正确的前提下,后面的言语片段代替了前面的言语片段。例如:“bake my bike”应该是“take my bike”。延续(perserveration)和提前相反。增加(addition)和减少(deletion)相反,例如:“I didn’t explain this clarefully enough.”应该是“I didn’t explain this carefully enough.”代替(substitution)是说某个语言片段被侵入者代替。代替和转移、交换的区别在于这个侵入者是不是来自句子本身。关于混合(blend)的例子是,在“the child is looking to be spaddled”中,“spaddled”应该是“spanked”或者“paddled”。

三、言语失误的成因

1.Freud认为,所有的言语失误都是有意识语言输出受到无意识的被压制的想法的侵扰造成的。换句话说,在同一时刻,大脑中有两到三个甚至更多的想法,当然,我们只想表达一个想法,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语言输出会揭露我们潜意识里的想法,由此引起口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叫错人名,或者记不起别人的名字。在公众场合,叫错人名很尴尬,但是这也恰恰反映了这个人对于你来说不那么重要或者你对他/她有坏印象。

2.对于心理词汇位置靠近的单词或短语来说,即使我们确实从心理词汇库中选出了正确的单词,和目标音素相似的音素有可能会被选中从而造成口误。例如:单词“fat”和“vat”,“vat”可能会发音成[f?覸t],/f/和/v/都是唇齿音和摩擦音,唯一的不同是/f/是清音,/v/是浊音。

3.母语的负迁移。以学习英语的中国学习者来说,汉语对于英语的负迁移是言语失误的原因之一。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大相径庭,例如:一个已经通过HSK六级的美国女孩有一天从动物园回来,她对朋友说:“我今天在动物园见到很多猴子们。”在这里,为了表达猴子的复数,她加了“们”。

4.其他引起言语失误的原因还有情感因素。据语言学家观察,口误最容易在人们感到疲劳、紧张或醉酒时产生(Jay,2003)。也就是说,当说话人过于兴奋、愤怒、开心或者伤心的时候,倾向于出现言语失误。此外,注意力的缺乏也会导致言语失误。

四、言语失误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一般认为话语错误反映了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并且揭示了语言形成的根本机制。研究言语失误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者的总体语言水平,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外语学习方法和自觉性。在语言输出之前,由于外语学习者没有足够的相关词汇量,或者因为发音不准确,导致执行受阻。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注意力非常必要,因为心理学家的言语产出模型指出了注意力在言语产出过程中的重要性。二语学习者比母语的编码机制需要更多注意力。注意力需要的多少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工作记忆,二是任务要求。

五、结语

本文总結了言语失误的研究历史、分类和成因,并且提出了言语失误研究在外语学习中的意义,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Carroll,D.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Second Edition)[J].Pacific Grove,Californi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4.

[2]Clark H.&Clark,E.Psychology and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 linguistics.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nvanvich.1977.

[3]Freud,S.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J.Riviere,trans.).New York:Liveright.1935.

[4]Fromkin,V.Errors in Linguistics Performance.The Hague:Mouton.1980.

[5]Fromkin,V.&Ratner,N.B.Speech Production.In J.B.Gleason & N.B.1998.

[6]Ratner(Ed.),Psycho linguistics.Harcourt Brace.

[7]Garrett,M.The Analysis of Sentence Production.In Bower.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Volume 9.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8]Jay,Timothy B.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3.

猜你喜欢

口误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一 刹 那
都是口误惹的祸
口误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误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