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和特长伴孩子自信成长
2015-09-10
在特长培养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可以找到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如果学校和家庭都能对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他就有可能找到别样精彩的发展道路。
—张海波
本刊: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门门功课优秀,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在某一方面发展一些兴趣和特长,但往往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学业与课外兴趣培养的关系。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张海波:我认为,孩子不一定要门门功课都优秀,但一定要从小发展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特长。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做到事事都比别人胜出,孩子有选择成功道路的权利。
我在从事新闻记者工作期间,和各领域的成功人士有了一些深入接触,我发现他们往往具备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某方面给人印象深刻的特长,某些特点在常人看来甚至是缺陷。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时,这些成功人士也坦率地说出了曾经挫败的经历和痛苦。由于时代的机缘和个人的经历,他们的成功经历难以复制,但可以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是:他们比别人较早地培养和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并把特长和自己的工作领域完美地结合起来,专注持久地工作,因此在该领域取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
当来到少年宫工作时,我曾经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当年我能像现在这些来少年宫孩子的年纪就把更多时间放在感兴趣的事情上面,那该有多好!但是,不但那时候的我没有这个意识,就连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我的父母从小教给我的也当时很流行的口号—“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时候大部分的父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精英”教育不但带给孩子很强的挫败感,更可怕的是,过早地把成功定义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把更多可能成长的专才扼杀在了童年时代。
所以,我主张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因为孩子成功的起点往往不是刻意寻得而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
本刊:您在少年宫工作时接触了不少参加特长培训的家长和孩子,请您就实际工作经验谈一谈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时容易产生哪些误区?
张海波:现在,在我们少年宫里参加培训的小朋友们,他们可能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却是车模高手;他们可能头痛数理化,却是舞台上的小明星。在更广泛的教育学科选择下,他们找到了兴趣,发展了特长,体会了成功,收获了自信。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自信会迁移到他们的各学科学习,甚至整个人生道路的成长。
同时,我也遗憾地发现,现在绝大部分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并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在每年少年宫排队报名的家长们中,我发现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随波逐流,随意变化。当年少年宫还需要排队报名时,大门一开,人群便冲向各个培训科目的报名点。我听到一位爸爸对儿子说:“哪人多你去哪排着先。”现在家长的普遍认识是:看孩子喜欢什么就报什么呗。这样就使得本来就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兴趣培训方面也一样,往往浅尝辄止、一事无成。
二是大面撒网,疲于应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苦煞了天下父母。为了让孩子全面起飞,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恨不得让孩子学遍天下才艺。在少年宫的走廊里,经常看到孩子们在前,父母拎包在后,在各教室中赶场冲锋的场景。结果往往是:孩子喊苦,爸妈真累,孩子最后厌学。
三是一味苦练,强迫完成。有的家长倒是认定梅花香自苦寒来,誓让孩子成为明星。请来家教,一对一学钢琴;练舞蹈不惜跳得伤痕累累;考级证书一大摞。这里面,固然可以冒出像郎朗之类的个别童星,但更多的孩子却因此从小对艺术教育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本刊:那么,您认为在培养孩子特长方面,父母应该秉持怎样的科学理念呢?
张海波:培养特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但如何科学地培养特长却是教育学的一门大学问。这方面,我认为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词:
一是发现。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天生就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敏感,有些孩子对色彩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直觉。家长要培养孩子特长,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对比观察,看看自己的孩子与同龄孩子比,在哪些领域更有相对突出的表现。现代西方教育研究出许多复杂的测量工具,但这大部分只能供专业人士操作。经济许可的家长可以作一下测量,作为参考。但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作为与孩子生活时间最长、最忠实的伙伴,要认真观察、善于发现。
二是发掘。并不是所有的特长在孩子儿时就可以鲜明地体现出来。孩子正如一棵成长的幼树,通过科学的剪裁是可以按园丁的想象成材的。玉不琢不成器,发掘是在发现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的过程。发掘比发现更有主动性,是父母愿望与孩子潜质相结合的过程。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兴趣本身也在变化中。家长的科学引导、巧妙指引、适时坚持显得尤为重要。粗暴简单地强求固然要批判,但片面地以儿童兴趣为中心也是不符合现状的。
三是发展。发现了某方面潜质,兴趣之火被点亮后,兴趣并不一定发展为特长。潜质只有在兴趣之火助燃下,再经过强有力的训练,才能发展成为特长。兴趣和特长的结合,将陪伴一个人终身。如果特长能及早地与职业选择结合,更可以引导一个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断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学习的过程。同样,培养孩子特长的过程,也是父母又一次认识社会、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和继续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我们的父母需要清醒地认识孩子的特点和成长环境,把握社会潮流变化,与孩子一起认识自我、克服困难、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