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及方法
2015-09-10曹萍
曹萍
摘 要: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并且持之以恒,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 培养方式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从心理学上说,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动地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好的习惯便于学生形成稳固的语文学习行为,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从小抓起,早期训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习惯培养“最好是在心理还很清新”的时期。在一张崭新的纸上可以任意书写自己想要的文字,反之,要是擦除错误的文字重新书写效果一定不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这样,要在孩子还没有养成错误习惯的时候就开始,所以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专心听讲、用心写字、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等。
二、激发兴趣,强化意识
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强,可塑性较大,但甄别能力相对较弱。要坚持正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杜绝坏习惯先入为主的可能。习惯养成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语文老师要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落实训练,让孩子通过游戏、竞赛、歌谣等各种形式,强化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意识。
三、榜样示范,多方入手
低年级学生有着极强的向师性和超强的模仿能力,语文老师要充分意识到时时皆课堂,事事皆教育,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清醒地认识到范读课文、黑板板书等都会展现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并被学生所模仿,所以要注意用良好的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学生。
由于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師可以在学生之中寻找表现优秀的学生树立为其余人的榜样。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有个学生主动借助工具书进行识字学习,老师可不失时机地提出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在此后养成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伟人具有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如何培养的,以此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有严格的要求,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养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
老师在训练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学生无故不完成语文作业一次如果被宽恕的话,就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出现第二个学生、第三个学生,因为不好的榜样也是榜样,学生容易相互影响。
学生一开始学习书写的时候,由于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过一段时间会不自觉采取一种比较自由的坐姿,老师应该及时纠正,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那时候知识才变成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要注重细节,特别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比如学生读书唱读的习惯大多都是学生齐读的时候养成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尽量减少学生齐读的机会,低年级学生书写时候容易出现增减笔画的现象,老师要针对容易出错的字进行有效的教学。
五、关注差异,耐心指导
在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不能避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天赋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特别关注学困生,并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
三年级学写毛笔字时,我发现班上有位女孩,由于智商原因执笔姿势老是不正确,别的学生看老师示范一次就会,到她那手把手教了几次也没有太好的效果,我充分意识到问题难度,认真分析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发挥示范作用。我先坐在课桌前进行执笔示范,引导该生进行观察汇报,主要看老师足的安放、肩的特点,引导她得出“足安、肩平”的要点,然后引导该生重点观察执笔姿势,汇报老师各手指的动作和位置,接下来选择一名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引导该女生观察,强化坐姿和执笔特点。
2.分解执笔动作。我用手机拍摄优秀生正确执笔过程,然后在多媒体上进行慢动作回放,引导该生总结出五指分工一二捏、三勾、四抵和五贴。
3.反复强化训练。在该生基本弄清楚握笔要领之后,我让学生握笔训练,并及时进行纠正,直到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握笔后,我让对该生正确的握笔姿势进行拍照,让该生按照自己正确姿势反复练习。
4.激励评价。在训练过程中,在每一个细节上只要该生做出正确的动作,我都不吝表扬,一方面激发该生的自信,另一方面缓解训练的枯燥,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多元评价,激励促进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时,我们要充分估计枯燥训练对学生的影响,采取多元的评价,及时总结好的典型,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鼓励,激发学生自觉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习成功的有效方式,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语文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