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2015-09-10赵江燕陈志勇

考试周刊 2015年88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赵江燕 陈志勇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相互作用、具体践行三个方面探析了在“中国梦”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相继提出、自成体系、内容丰富,它们在精神内涵、价值主体、实践目标等方面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中国梦”视域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現实意义。

一、“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以上论断可以看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集中体现。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国家富强,因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实现“中国梦”,关键是民族振兴,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标志,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国梦”,目的是人民幸福,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凝聚民智,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样的国家富强才有精神寄托,这样的民族振兴才有希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其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出我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向哪里走,具体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出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社会应坚持什么理念,怎样坚持理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样的公民应具有怎样的理想信念,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

从“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看,二者在国家、社会、个人等纬度上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梦”的国家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中国梦”的社会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梦”的实现主体。

二、“中国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中国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目标支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利益关系、就业方式、分配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社会意识与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态势。价值观的多元化,在满足人们价值诉求多样化的同时,带来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的困惑与迷茫。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坚持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的一元化,用核心价值观回应多样性和差异性,引领思潮凝聚共识。“中国梦”作为一种价值性目标,对未来发展具有指引作用,规划蓝图、主导认同、融合需求、化解争议,在制高点的层次上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二)“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内容支持。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以一定的内容为载体。离开具体明确的内容,价值观的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水中之月、无法践行。长期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上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价值观内容陈旧。受教育思想、体制机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多年保持不变,与时代发展脱节。二是价值观缺乏针对性。以往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涵盖社会的各个层面,笼而统之,对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关心不够,更谈不上满足主体需要。三是价值观创新不够。对时代变化、社会发展反应缓慢,不能及时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四是价值观缺乏实践性。由于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就失去了相应的实践性。“中国梦”的提出及诠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三)“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动力支持。“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1]。“中国梦”实现过程,是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具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践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发自觉的过程,需要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2]9。通过“中国梦”的系统理论教育,可以让全体社会成员逐渐理解、认同“中国梦”,知晓“中国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理解“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而增强在“中国梦”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一旦认同和接受中国梦,就会增强“三个自信”,把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有机统一起来,自觉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四)“中国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文化支持。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从谈起。“中国梦”本身就蕴藏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其宏伟目标的巨大正能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此过程中,市场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因此,“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文化不断走向繁荣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奠定了文化基础。

三、“中国梦”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在“中国梦”语境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建设行为,必须与时俱进,多策并举,形成合力,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构、有组织、有措施、能落实,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各领域,使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务求实效。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践行,担负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做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以此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充分发挥各级群团组织、人民团体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独特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的基础作用,使之融入人们生产生活与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使之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创新教育内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靠教育,重点在践行。首先,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通过在国家博物馆设立英模陈列馆,举办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环境[3]。其次,要广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多措并举,推动活动常态化,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新风尚,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环境。再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最后,要充分利用文化的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引领行为的功能与作用,着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三)拓宽宣传渠道。首先要组织理论宣讲。要发挥理论队伍的优势,开展深层次的理论解读和阐釋,把“三个倡导”倡导什么、如何倡导等问题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达到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其次,要开展认同研讨。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有共享,并最终将其作为价值共识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社会舆论深刻影响大众心理的当下,各类传播媒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社会价值引导的重要载体”[4]。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电台电视台等传播载体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运用真实、鲜活的人物和事,发挥榜样的力量,描绘蕴藏于现实生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

(四)健全保障制度。一要建立道德绩效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立道德绩效与利益回报相统一的奖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二是构建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长期的有效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才能真正建立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三是建立稳定的文化投入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属于文化建设范畴,目前我国的文化投入只是概念性的,很难操作,应该有一个刚性的立法层面的保障,建立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四是建立可行的法律保障机制。以制度为依托,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2).

[4]毛晓华.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N].

基金项目:宁夏高等学校2014年度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15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高校大学生对‘三个自信’理念的认知认同及教育路径探索”(15NXBKS02)。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