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数学“绘”出来

2015-09-10卢贤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目标定位绘本

卢贤

摘 要: 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并将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自然地整合于一体,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理解数学概念,应用于他们的生活情境中,让孩子从绘本中听到故事、看到图画,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体会数学有趣的逻辑思维方式等,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

关键词: 绘本 数学元素 目标定位 递进环节 操作材料

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并将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自然地整合于一体,让孩子通过阅读、讨论、探索、操作理解数学概念,应用于他们的生活中,最终获得感性的、具体的数学经验。在此认识上,我园进行了原创绘本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践,充分挖掘绘本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借助文本让幼儿从绘本中听到故事、看到图画,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体会数学的有趣逻辑思维方式等,并提供适宜的、生活化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一、选择合适绘本,挖掘数学元素

数学绘本的特点比较鲜明,绘本中蕴涵的数学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根据教学需要及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绘本作相应的删选或拓展,挖掘合适的数学元素,确保幼儿获得比较准确的数学概念。

例如绘本《给谁先吃好呢》,经过细致品读绘本,发现原著中的动物形象多而杂,于是经过研讨商量,舍弃了比嘴巴大小的内容和鳄鱼这个角色,因为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关联不大,从6个变成5个物体排序。并调整了故事结尾,改为:毛毛虫想出了自己排在第一的好主意后,准备吃美味的桃子,其他动物也以谦让弱小为由加以认可,而毛毛虫第一个钻进桃子里后,又突然伸出头来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一场看似争夺食物的比赛,转化为共同分享快乐的结局,更能彰显绘本教育内涵。

二、感悟绘本精髓,落实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预期的结果或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纲要》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要体现幼儿的经验。因此,在制定绘本数学活动目标时,通过有效提取绘本中的数学元素,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目标定位,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例如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涉及的是数学知识中的“排序”问题。开始我制定的是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幼儿学习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律进行“排序”。二是将“排序”的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整理物品),提高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在试教中发现:虽然“数学绘本”讲的是“排序”问题,但仅仅涉及“排序”问题中的“按一定次序排列”这一内容。在弄清了这一点之后,我修改了之前制定的两个教学目标,由两个增加为三个更细化的立体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借助故事,探索、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能力目标:尝试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制作花环。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排序活动,感受事物按规律排序后的整齐,体验有序之美。

三、设计递进环节,有效组织教学

《指南》在数学认知方面强调“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并要求大班孩子“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并能用简单的记录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利用绘本设计教学环节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必须在保持原著精彩和深度挖掘内涵的同时,按照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细细推敲,或调整,或修改,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适切、更有效。

大班数学绘本活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活动设计如下: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导入理解“规律之城”的含义,知道规律之城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第二个环节是利用故事情节,发现图案排列规律。在这一环节,以孩子喜爱的绘本故事为依托,教师设计并帮助孩子理解模式排序,先从两个一组的AB模式开始,到三个一组的ABC、AAB、ABB模式,再递进到AAAB等多种排序模式,帮助孩子充分理解什么是排序,如何寻找规律,孩子学得自然、学得有趣,在快乐的操作体验中既学习了数学,又体验了帮助人们、大家相亲相爱的快乐。

四、巧做操作材料,彰显绘本魅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什么样的材料更利于孩子操作理解?孩子们学会了这个方法对生活有什么用?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多选择幼儿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形象、生动的教学用具,并能有效利用。

如在大班绘本数学活动《蜂蜜蛋糕树》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自然测量的兴趣,我们提供了纸条、吸管、薯片罐等,让幼儿运用这些辅助材料进行自然测量。在操作过程中,他们通过模拟的情境,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探究,享受着成功与喜悦。

数学绘本在数学活动中的恰当运用,不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还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选择绘本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不能为了数学而阅读,而是要深入挖掘,在情节和情感的依托下从阅读故事到学习数学,从而让数学成为孩子生活中的活动,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得更主动、用得更灵活。

猜你喜欢

目标定位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试论高职法律教学的模式和目标定位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