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原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10程志群
程志群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教育理念,它指的是生活与教育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至今生活化教育仍然是各级教育教学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对于中学化学教育来说,同样如此。化学知识本就是缘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因此,老师应该坚持化学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环境,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和贯彻生活化原则谈几点体会。
一、化学概念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原则的应用
概念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教学任务,它是帮助学生相对熟练地掌握化学学科的知识点,提高化学能力的前提。
首先,在化学概念的导入方面,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概念引入,较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之一: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概念内容与要素,进行生活化小实验,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新鲜感,让学生初步接触该化学概念。如在引入“电解质”的概念时,笔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是将开水倒入一个装有食盐的一次的性纸杯;然后准备了一个装有电池的电池盒,用一根导线把电池盒一极和小灯泡连接,再另一根导线连接电池盒另一极。最后将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插入热食盐水中,小灯泡亮了;再将食盐换成白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结果学生发现小灯泡并没有亮。这时,我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盐水和糖水的导电效果不一样?从而引入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这一概念。这个实验选取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做实验,具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策略之二: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联系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引入概念。比如老师可以举一些学生容易发现且容易理解的现象,如爆炸瞬间完成,牛奶半天变质,钢铁数周生锈,溶洞几十万年形成的现象进行对比,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其次,在化学概念的新授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从而比较自然、快速地形成并掌握该概念,最后达到深化和巩固的效果。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纯理论性的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为什么会生锈、久置的食物为什么会发霉腐败、切开的苹果为什么会变色等问题,高效地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概念。除了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现象和过程,老师还可以借用一些学生都关注的社会热点和事件帮助教学。
二、化学性质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原则的应用
化学性质属于化学教学中的重点,老师必须选取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或途径进行教学,让学生又好又快地掌握知识。生活化教学无疑就是其中一种科学的选择。因为化学性质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实例中无处不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
首先,在化学性质的引入方面,老师同样可以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或例证,帮助学生尽快获取感性知识,并积极思考,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授“钠的氧化物的性质”之前,我做了一个小演示实验,作为新课导入。我先是用脱脂棉包住约0.2克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结果学生对滴水居然能够使脱脂棉燃烧非常奇怪,很有兴趣。在此基础上,非常自然地引入了钠的氧化物的性质的新课。这个实验就是抓住了学生对于此处的滴水生火现象与日常生活中滴水来火经验的相反所带来的强烈求知欲,从而顺利地实现了当初的教学设计目的。
其次,在具体的化学性质的讲授环节,老师同样要坚持生活化教学策略,将物质的性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可见的过程和实实在在的事物,提高教学实效性。尤其是对于一些较抽象的、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实例,使学生找到依据。我在讲授“铁离子的性质及转化”的内容时,就用过一个学生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和听到的广告——“VC和铁搭档”进行该内容的突破。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目前市场上的补铁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亚铁的结论。然后,借用“VC和铁搭档”的广告词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对于一些需要补铁的人来说,VC和铁搭档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经过讨论,他们最后运用本课程的新授内容,认为亚铁尽管易于被人体吸收,但是由于亚铁很容易被氧化而使药物变质。而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所以“VC和铁搭档”就成为一些补铁药物进行营销的手段。实践证明,这种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教学方法,既简单又有效。
三、化学知识运用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原则的运用
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在于应用,进行生活化教学,既可以巩固化学知识,又可以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所学还是有意义的,从而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化学生活化,真正做到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组织或布置学生运用其对一些物品化学性质的知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与其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的小制作、小发明,既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他们的化学能力。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位老师在讲完胶体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一起制作了一杯豆腐。他准备了一杯热的豆浆,并将豆浆倒入一个500mL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然后向热豆浆中加入饱和石膏水,直至有白色絮状物产生。接着,这位老师又一次提问:热豆浆中为什么会有固体析出,形成豆腐?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立即知道,这是因为豆浆是胶体,加入饱和石膏水后,胶体聚沉,析出了豆腐。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这一做法非常成功。
总之,化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有利于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科学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搜集信息,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要对生活中的素材做到有效把握,提高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