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的艺术,指导的策略
2015-09-10陈梦菲
陈梦菲
摘 要: 本着快乐游戏的宗旨,游戏是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球类游戏作为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是幼儿日常在园的活动项目之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球类游戏的接受程度及身体素质发展程度不一样,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在游戏中充分得到相应的发展则需要辅导者进行正确有效的介入与指导。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发现问题,思考探索有效策略,进行实践实施。
关键词: 球类游戏 介入指导 策略实施
球类游戏是给孩子们提供快乐与发展的,作为指导者的我们在游戏中应该以何种身份,在何时介入游戏,给孩子进行指导辅助,成为我们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皮亚杰曾说:“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在实践中,个别幼儿会在指导中显得更手足无措,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呢?怎样使得介入指导更自然地有利于幼儿接受,使得介入与指导成为一门艺术呢?
一、教师介入指导球类游戏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师对幼儿球类游戏方式观念认识的不足。
某些教师认为一方面要让幼儿创造性地玩球,一方面要让孩子有玩游戏的积极性,孩子自由地玩球没有什么,难道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放任孩子不发展此年龄阶段应实现的目标吗?《指南》提到此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达到动作协调、灵敏的要求。教师对于游戏方式的观念一味只遵循创造性发展的原则,放弃最原始技能基础,况且在游戏中教师与孩子个别接触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因此介入指导的机会非常多。
2.教师对幼儿球类游戏过程缺少观察与思考。
教师以辅导者的形象出现在游戏中,需要介入是教师通过观察判断而决定的。辅导者同时是一位观察者,观察是对游戏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玩、游戏的空间材料够不够、经验丰富程度等问题,再决定是否需要介入游戏进行指导。
3.教师对球类游戏中与幼儿的主客关系倒置。
游戏是孩子的游戏,但是在真正开展游戏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做到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呢?球类游戏是一种规则性比较强的游戏,但是这个规则的制定该由谁来?到底是老师还是幼儿?教师在一个游戏中既然是辅导者的角色,那么应该为幼儿及游戏服务,以幼儿的需要与愿望为基准,与幼儿一起商量游戏规则。
二、教师介入球类游戏的时机与方法选择
有研究表明,成人参与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质量与技巧。教师选择在何时参与游戏对幼儿游戏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萨顿史密斯提出的介入程序及实际工作经验,简单总结了适合的时机:
1.幼儿角度:当幼儿出现下列现象时,可以介入幼儿的游戏。
(1)当幼儿并不投入自己所安排的想象或虚构的游戏时。
在球类游戏中,孩子们自发地玩起用五彩球卖蔬果的游戏,不一会积极性有所下降。我很自然地成为顾客,在离她们一定距离的地方向她们问价,并且请她们把“蔬菜”一个个抛给河对面的我,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不仅锻炼了手臂的力量,还吸引了其他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在游戏中是一个丰富经验的过程,当面临打击自信心的时候,则出现一个介入时机,教师能够扮演不同身份很自然地融入其中。
(2)当幼儿产生难以与其他同伴一起相处或游戏时。
浩浩个性比较孤僻,不愿意与班里其他人一起游戏,经常独自一人游戏,遇到这样的孩子,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蹲下来和孩子慢慢沟通,如果他还没有别的朋友,那么老师就做他的第一个朋友。
(3)当幼儿想一再重复玩过的情节或是延续过程有困难时。
拍球高手优优今天尝试了一种的新的排球方式,但是技能还差一点,观察到这样的孩子,是老师介入的恰当时机,我拿着在她边上一边拍一边给她单独讲解,她也学着我的样子,一边模仿一边念念有词。因此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在恰当的时机介入游戏给予幼儿正确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2.教师角度:当教师本身出现下列现象,最好不要介入幼儿的游戏。
(1)感觉自己在干扰幼儿时
很多时候,幼儿的游戏是不需要老师帮助的,在幼儿已经掌握游戏的规则与节奏后,如果老师还停留在游戏中,那就显得有些多余。
(2)不能从中享受到乐趣或者自己本身身心疲惫时
有时遇到矛盾需要我们及时出面调解,有时需要有目的地蹲点介入为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时也需要动态巡视,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了解掌握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情况。
三、教师介入球类游戏的指导策略
找到恰当的时机,以何种方式自然有效地介入并进行指导是门学问。
1.暗示模仿,平行介入指导。
田田的动作不是很协调,在“夹球跳”的游戏中,我站在她边上也拿起球夹住,并自己说道:“球儿要用力夹住不让它跑掉。先试试原地跳来检验下球儿会不会跑吧。”然后双脚落地在原地跳,在向前跳的时候,故意做了慢动作并说道:“两只脚要一起动起来哦。”田田看着我也在原地试跳了几下,还增加了高度,才开始尝试向前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尝试了行为暗示这一种方法,以实际的操作方法让幼儿体验到如何正确地进行双脚向前跳跃,并不时地透露出夹住球不掉的小窍门。教师在一边以平行的身份介入游戏,玩着和幼儿一样的游戏材料,不仅能够发挥暗示指导的作用,还能够让幼儿模仿正确的姿势。
2.角色互动,交叉介入指导。
当幼儿在游戏处于主动地位而缺少配角时,教师应该以辅助配角的身份出现,扮演幼儿所需要出现的角色,以达到幼儿想要的游戏效果,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及加深对幼儿游戏水平的了解。教师的语言行动会根据幼儿的需求进行转化,根据游戏需要适当提出难题供幼儿在游戏中思考解决,以深化游戏的程度,促使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3.直接干预,垂直介入指导。
这天大家都在玩投篮,突然小朋友急忙告诉我说:“老师,老师,欢欢拿海洋球扔莉莉,莉莉都被扔哭了!”
当游戏中孩子出现矛盾或者受到伤害时,他们最直接的倾诉对象是教师,教师的身份在幼儿的心中代表着正义强大,因此在孩子们受到令自己不平衡的事情时自然第一个想到教师。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进行了解调节,是最有效且迅速解决游戏矛盾的方式,但是同时会使幼儿游戏的气氛被破坏。一般情况最好不要使用此种方式,多以温馨调节的方式为主。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虽说游戏是孩子们的自主活动,但是离不开老师的配合辅助。看似轻松的介入指导实则是一门讲究的艺术,老师对于时机及方法的把握,在实践中都可能对幼儿在球类游戏中的发展有影响,把握好每一次的教育契机,用适合幼儿的方法进行游戏指导。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球类活动理论及设计集.
[2]学前儿童游戏.
[3]追寻研究.幼儿教育实践研究论丛.
[4]课程教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