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015-09-10李瑛

考试周刊 2015年82期
关键词: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李瑛

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的统一。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大道。

关键词: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

一、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

教育目的──关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何种人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活动中居核心地位。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宗旨,又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很多,但文艺复兴后,人的全面发展几乎为近代西方每一个进步思想家推崇,成为贯穿在近代历史文明发展中的崇高理想。

对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我国教育界基本上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似乎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种认为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反之亦然;再一种则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不完全一致,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持第三种看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性的全面发展,离开了个性,就无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对这两种发展的要求有质和量、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显然指量和广度而言:而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的“充分”与“自由”,则就质和深度说的。我认为,个性的发展要达到充分而自由,只有到了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而且,可以这样说,在那时,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在全面、充分、自由三方面的要求上可以统一起来,从而使二者完全趋于一致。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全面发展教育的总和。个性即禀赋,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创造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创造个性的特征是: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一个拔尖的人才不是样样都强,只是在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独到之处和卓越之处。如果求全,就只能助长平庸,抹杀卓越,埋没人才。社会学家从社会学角度论及教育本质时指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由出生时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知晓社会规范,掌握一定的人类文化知识的“社会人”的过程就是教育。在个体的自然遗传因素、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个体本身的能动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每个个体的社会化过程都是绝无仅有的“经典”,个体社会化就是促使不同个体的个性健康地发展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人的和谐发展”或“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教育”。

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应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在个体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健康个性,注意做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相互融合。只有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健康发展教育同时进行,教育才能使人打破束缚,使人性获得解放,才能使人的成长走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光明大道。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很难说是全面发展,可能是一种畸形发展,现在我们往往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全科发展,要求学生样样都行,样样都精,事事都成,其结果将来可能一事无成。

二、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一种社会改革理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两者有严格的区别。人的全面发展及全面发展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主要是一种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及教育的理想描述,它主要是一种社会改革的理论,而非系统的教育理论。它对教育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上。素质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蕴涵一定的实践导向,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

素质教育,并非是只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而是针对我国教育还存在不适应状况及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倾向而采取的战略举措。它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审美,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见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是有一致性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前提,一定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但是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世界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的论述,用在素质教育涵义上恰如其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是取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优化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全社会必须重视起来,作长远打算,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白天轰轰烈烈地搞素质教育,晚上又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为空谈;其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各类教育和各个教育阶段,促进教育与生产力的紧密结合,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民族基本素质的目的。总之,只有把全面发展落实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上,把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前提,而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人或每一个学生为前提的。因此,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渗透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必须认真把握教育人本论和学生主体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谐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与个性教育始终相伴随、共同实施。在个性教育中,应当处理好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共同要求与个别对待的关系。没有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指导,就会把个性等同于差别性甚至个别专长、强调因材施教而忽视集体教育,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变划一性的教育为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包括:(1)尊重人和人的个性;(2)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3)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4)教育的特色化。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个性教育实质上是一致的。目前的共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笔者认为,这一根本目的就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相互补充的关系讲透彻了,即以“全面”补充素质教育,用“素质”补充全面发展,从而形成素质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素质的易于把握、操作的教育格局。至于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可理解为,素质包含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方面,个性是由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社会特点三方面统一的构成物。据此,适用于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的思想,必然适用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个性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可以说,在素质教育中,没有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思想的渗透,就不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据此,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要总是笼统地讲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而应做到:德与才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使一个人得到真正的良好发展;在教育中必须处理好情知关系,使认识指导情感,情感激励认识,二者彼此渗透,相互交融,方能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创造条件,既要让学生动脑,又要让他们动手。手脑结合是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要求,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基本途径;个人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不能为了个人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要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谁破坏大自然,最终自己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在教育中片面强调个体发展或集体发展,即把个体与集体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桑新民,陈建功.教育哲学对话[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4]肖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