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现状及完善对策

2015-09-10杨昱梅

人民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对策分析现状

杨昱梅

【摘要】志愿服务是民间组织或个体利用自身的能力来服务社会和他人,区别于政府系统服务的奉献型行为,它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处于困难之中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非营利性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壮大,但志愿服务如何有效开展,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志愿服务 现状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志愿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志愿服务不同于政府组织的各类服务活动,它是由民间系统发起的,服务、奉献社会的一种个人或群体行为,具体来说就是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体力、知识技能以及物质资源等去服务和奉献于社会事业,他们通过服务性行为来实施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或个人的服务。志愿服务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精神。

首先,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的特征。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并非受到他人或组织强制,而是自愿选择进行服务。不论是政府组织或是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志愿活动,志愿者都有选择参与或不参与的权力。志愿服务并非社会个体的义务,因此自愿性也成为志愿服务区别于其他服务活动的一个首要因素。

其次,志愿服务具有社会性特征。志愿服务一般发生于公共空间中而非私人生活领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志愿服务的目标是实现一定的社会公益与公共福利。

再次,志愿服务具有教育性。志愿服务不仅是被服务对象获得帮助,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完善了个人的品质、陶冶了自身情操,他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对人生观与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是一次自我再教育过程。

最后,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志愿服务的本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它并不以获得物质或其他报酬为目的,不具备营利性倾向,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是有明显区分的。

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进步。首先,我国青年志愿者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中国共青团领导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吸收了大量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活动是由共青团自上而下发起的,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站遍布全国各地,服务次数多且范围广泛。以江苏省为例,2003年江苏省成立了省志愿者行动直辖委员会,截至2005年年底,该委员领导和发展了55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成立了600多个社区服务站、1700多个服务基地、550多个服务广场,该组织先后开展12000多次服务广场活动,有2000多万人次参与志愿者服务,向社会提供了60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此外,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领域不断丰富,据中青网消息,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各个方面。团中央曾组织“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保护母亲河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在各类大型赛事中也不乏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身影,由此可见中国青年志愿者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其次,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从短期性、集中性走向持久化和社区化。社区志愿服务属于民政系统,但最基层往往是与街道居民委员会紧密联系,它接受街道社区志愿者协会与社区居委会的双重领导。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最早出现在天津市和平区,并很快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到1997年,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达55000多个,志愿者人数超过540万人,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整个组织架构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流程愈加成熟,志愿服务活动也从过去的短期性和集中性活动逐渐转变为持久化的和社区化的活动,更好地动员起民间社会资源,在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我国草根志愿服务组织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草根志愿服务组织是民间基层发起的纯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它并不受官方组织的领导,也没有主管单位。草根组织一般是通过工商部门注册的商业机构身份。目前,在影响力方面,我国的草根志愿服务还不及有官方背景的志愿服务组织,但近年来,这些组织在环境保护、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影响力渐强。北京市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便是典型的草根志愿服务组织,该组织由志愿人员开通了妇女服务热线,为妇女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该热线先后接听11万多电话,挽救许多家庭。该组织开展的家庭问题社区干预、流动子女新公民素质教育等项目也都为维护妇女权益、稳定家庭社会起到了很大作用。

最后,国际志愿服务促进了资源的有效融合。随着中国的开放与发展,我国与国外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逐步增多,资源融合更加有效。在1981年,我国便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签订了互派志愿者的协议。与联合国开发计划进行官方对接的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该组织负责联合国志愿者在华的项目推进。截至2009年年底,联合国志愿者人员组织已经向中国派遣了180多名国际志愿者,他们服务于中国的计算机运用、环境保护、地理、医疗卫生、语言教育等各个领域,服务范围广泛。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派遣中国志愿者到其他国家服务,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有160多名志愿者通過联合国志愿者人员组织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活跃于经济体制改革、计算机运用推广、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农业水利等领域。

我国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志愿服务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志愿服务体系相比,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待提升,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首先,社会总体上对志愿服务缺乏认知。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晚,而且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大众对志愿活动有天然的抵触心理,大众缺乏互助意识,志愿活动也难以深入人心、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与意义被忽视。我国的企业也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热情,如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企业往往更关注学生是否在校担任过学生会职务或学生干部,而很少重视学生的志愿服务经历。以广州为例,广州是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但广州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3.4%的人没听过志愿服务工作,这表明社会整体上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此外,我国的志愿服务参与者大都是青年学生,在广州,仅有0.9%的志愿者是通过社会公开招募成为志愿者的,其他志愿者都为在校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民对志愿服务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却又仅停留在认知与接受层面,缺乏参与途径。

其次,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物质依托。在2003年的一项调查中,67.1%的志愿服务组织者认为开展志愿服务的最大障碍便是资金短缺,对草根志愿服务组织来说更是如此。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企业或个人捐助以及海外基金。一般来说,政府财政大都用于支持官方的志愿服务组织,但随着财政压力的加大,这部分经费支持愈发紧张;企业或个人捐助也倾向于有政府背景的志愿者组织;草根志愿服务组织很难获得国内来自官方或企业的捐助,一般会从海外基金寻求资金支持。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大都面临经费筹措方面的障碍,如政府拨款有限、企业捐助缺乏稳定性、没有减免税待遇、缺乏个人捐赠。此外,我国志愿者组织资金筹措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不是一个独立个体,自我管理松散,缺乏财务管理和筹措资金的能力。

再次,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缺乏自主空间。真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组织应该是独立的,它不受政府领导,也不受企业或各类组织影响,更不可能受到外国机构控制,独立的志愿服务组织应该具备独立筹集活动资金、实施项目计划的能力。但这些明显是我国志愿服务组织所不具备的。我国早期实行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的诸多领域都由政府管辖和掌控,在这种体制之中产生的志愿组织也被理所当然地纳入官方组织之中,官方色彩浓厚。即便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依然缺乏自主空间。以浙江为例,在浙江441个非营利性组织中,有70%的组织负责人为党政领导人兼任。我国的一些志愿服务组织脱胎于政府组织,但它在运行机制与工作方式上依然具有浓厚的官僚主义,依赖政府的财政等方面的支持,自主与自立意识不足。

最后,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队伍建设不稳固。我国志愿者流动性较大,青年学生在志愿者群体中占据主体地位,大学生富有激情,乐于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活动,而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满足了他们的主体意识需要,因此很多大学生都积极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但大学生兴趣广泛且意志不坚定,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加入志愿组织一段时间后,便对组织活动失去兴趣,进而对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一般来说,大学生往往在大一、大二阶段活跃于志愿服务活动,而到了大三、大四,学生会受到学习、就业、考研等多方的压力而逐步退出志愿服务活动,这也导致组织人员队伍出现断层。而且,我国的志愿服务组织还存在志愿者能力不足的问题。志愿活动一般是为受助对象提供服务,服务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与志愿者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有较大关系。但我国的志愿者很大一部分来自在校学生,他们对社会现实以及弱势群体了解较少,且不善于与社会人沟通,志愿组织自身也没有能力为志愿者提供相关培训,志愿者能力不足导致志愿服务活动效果甚微。

完善志愿服务的对策

强化志愿服务认识。首先,要对志愿者有合理的定位。我国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义务”“免费”等认知层次上,这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将志愿者看作不拿工资的免费劳动力,并没有真正认同他们的价值,并给予尊重。这种轻视的态度给志愿者带来极大的情感伤害,也造成志愿者人员的流失。因此,社会大众应该改变这种认知,志愿者与一般员工一样,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应享有权利。而且志愿服务活动虽然核心在于“志愿”精神,但在转型期的中国,人们在单向度的奉献中并不能获得满足感,而是更加期待在志愿活动中得到自助或是互助,这种精神更能动员人们加入志愿者组织。

其次,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管理约束。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服务存在错误的观念认识,认为志愿者属于自愿提供服务,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便不必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而这种管理的疏忽可能给志愿者组织带来负面效应,让社会对组织产生质疑,并打击其他志愿者的积极性。因此志愿者组织管理者也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建立和执行必要的约束管理制度。

最后,要在全社会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精神是志愿活动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发扬这种精神,可以通过倡导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在制度设计上,要鼓励志愿服务发展,引导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制度化建设,使之在项目开展、服务提供、自我管理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都有章可循,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制度政策的鼓励有利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发扬。

利用政府资源强化物质依托。志愿服务组织从定义上来说应该是独立的、非政府的、民间的,但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我国的公民社会发育并不成熟,非政府组织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尤其是物质方面的支持,解决我国志愿服务组织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筹措工作。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都是无偿提供服务的,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不赚取利润,因此并不能够通过开展活动来解决经费问题。但另一方面,志愿者组织要想提供服务、开展活动、进行志愿者培训等都离不开经费支持。尤其是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受到损害,志愿者自身的权益以及其家属的权益都因为志愿组织经费不足而难以获得保障。我国目前社会捐赠程度并不高,因此志愿组织难以依靠社会捐赠来开展活动,在经费上还需要依靠政府支持。国家可以以财政拨款的方式成立针对志愿者组织的专项储备基金,并设专人负责基金运作。国家财政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志愿服务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志愿服务由非营利组织来提供,这意味着这一组织要以服务社会而非营利为目的。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不营利并非不收费、不核算,而是指不能够为追求利润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非营利组织可以有所收益,但所得收益不能用来分红,而应该将所得投入到组织项目中,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政策鼓励非营利组织从企业化管理中获得效益,政府应该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免税,减轻其资金负担。对于支持志愿服务的企业组织,国家也应减免其税收,以此来激励企业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政策来调动社会资源流向志愿服务组织,为他们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从而解决志愿服务组织资金短缺、筹措困难的问题。

转变观念强化志愿服务独立性。我国的志愿服务存在官方色彩浓重、行政干预等问题,这阻碍了志愿服务组织独立化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便要明确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志愿服务组织需要独立于政府系统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之间并非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二者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在一些事务处理上,二者应该是互相协商和合作,而非服从和听命。政府需要转变自身的执政理念,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非控制社会一切领域,政府需要把一些职能返还给社会,并且在物质与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培养社会的自我治理能力。要保证志愿服务组织有自主空间,还需要志愿者组织实行法人運作,形成独特产业。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独立化、法人化运作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志愿服务活动也将由原本的大型单一性活动向小型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独立法人运作是一种更为适合的发展模式。志愿服务组织要想实现独立法人运作,最为重要的是要解决财力、物力短缺的问题,为此,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来提供部分有偿服务,建立一个政府拨款、企业或他人捐赠、自办企业创收以及会员自费的多元化资金筹措体系。解决好财力、物力问题,志愿者组织的独立化运作才有实现可能。

规范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稳定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组织的持续发展需要足够数量的志愿者,而要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因此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上必须加强管理建设,打造一支稳定而又具备服务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一方面,在招募上便要注意志愿者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了解他们的潜在追求。志愿者的动机是复杂的,这也会限制将来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的活动,因此招募时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动机,选择那些有自我满足需要和自我提升需要的志愿者,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应该优化培训机制,为志愿者提供培训服务。通过开展培训,可以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技能,提升服务效果,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训练,志愿者掌握服务流程,使自己的服务行为标准化,这也能够减少监督环节。志愿者组织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专题讨论、观看录像、示范、案例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开展培训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RSH2-2013-01026)

责编 /韩露(实习)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对策分析现状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