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5-09-10李花
李花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加以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数学问题中的结论及条件之间形成的关系,并将其通过图像表现出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究解题思路,能够很好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且简单形象化,直观地化繁为简,同时化难为易。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因此“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形结合 教学应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思路及解题方法,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把数和形分别具备的优势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针对代数展开的量化分析,让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的思路变得开阔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本文就此展开探究分析。
一、“数形结合”概述
所谓数形结合,其最大特征是把比较枯燥的数学理论进行图形化,增强趣味性,借助老师的课件或者是板书展示给学生,形成一种非常形象且非常直观的具象化事物,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理解。初中课堂教学中实行数形结合思想最主要的就是把一些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数学术语及关系等通过图形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顺利地理解。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意义
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全面、持续地提升综合素质,初中学生借助基本知识的学习及掌握解题技巧的过程,都会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总结能力及归纳能力,把数学知识充分转化成对数学进行学习的方法及思维模式。而之所以可以将数形结合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因为借助这种办法能够使比较生硬刻板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及趣味化,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分析水平。
通常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分成这样几个方面:首先,针对一些和函数相关的问题,通过数形结合能够比较容易地求解;其次,一些应用题借助图形进行表示可以让学生尽快理解;最后,针对一些数学方程式,通过图形或者是函数表示更利于求解;最后,和几何知识有关的一些函数不等式借助数形结合进行求解相比较来说更容易。
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主要策略
(一)展开
初中的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初中课堂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一部分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大部分学生只能看到这个概念存在却无法深入理解概念当中蕴含的意思。假如老师还是刻板地讲授就很容易导致学习过程非常被动,因此,如果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将图像和概念结合起来共同讲解,学生学习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了。
比方说,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会包含一些方程式组,学生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但是此时老师如果将数轴引入进来,借助线与线之间的交点进行展示,相对来说解方程组就变得比较简单了。另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路程及浓度方面的问题,如果老师可以将图像融进课堂教学中进行共同讲解,相对来说学生的掌握就会更容易,且思路也会更清晰。
(二)升华
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但能够对难度一般的数学问题进行直观的表达及解决,更重要的是,把它运用到一些难度相对比较高的数学知识点上也是比较重要的。老师把数和形进行有机结合,共同讲解,能够让解题方法更简单且直观,进而起到非常直观有效的作用。
比方说,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难点内容,即三角函数部分,老师可以把函数和三角形解析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者是黑板板书等对三角函数及与它相关的图形进行展示,利用这些内容讲解三角函数主要的解题思想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传统观念中,认为教学设计出的层次越多、处理的问题越多就能够获得越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否充分掌握了知识并没得到重视。将数形结合思想充分地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一些很难理解的问题变得非常清晰且直观,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发现清晰的解题思路及明确的解题方法,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另外,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课堂上的学生对数学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及材料更积极地发展学习能力。老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加深学生对于数和形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结语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不断更新,在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使用数形结合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还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项义兰.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9).
[2]周仙明.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3).
[3]杨国仕.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