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突破,激活课堂

2015-09-10李兰芳

考试周刊 2015年99期
关键词:激活课堂初中数学阅读教学

李兰芳

摘 要: 本文主要围绕“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主题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分层突破、激活课堂”。文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析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意义;二是结合人教版初中课本教学案例,提出“分层突破、激活课堂”的具体措施。旨在通过本次的研究,提高初中数学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最终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阅读教学 分层突破 激活课堂

数学是一门利用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符号、图形复杂而抽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数学符号的含义与关系。这就涉及数学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问题,例如阅读关键符号、理解数学关系等,可以说,数学教学是对语言的学习,通过数学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如何将数学符号转变为易懂的文字”的语言能力。因此,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换言之,阅读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

一、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符号、数学概念、数学图形等逻辑逻辑法则的理解程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在实际数学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理解数学概念、转变数学符号、学会数学推理”等方法,在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活跃学生数学思维,在提高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同时,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

(二)培养学生代数思维。

小学数学发展到初中数学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数学由“算术”到“代数”转变。小学算数接触最多的是“具体的数”,即给出“数的表示”、“数的运算”、“数的意义”、“数之间的关系”等;初中代数除了给出“具体的数”外,还增设“符号”这一内容,即用字母表示数,用符号代替运算,在代数的运算过程中,对学生数学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原有的算数思维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为代数思维,仅靠教师的讲解难以达到发展学生代数思维的目标,因此,只有通过数学阅读教学让学生对代数有明确的认识后,才能体会到代数的优越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

(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本核心是教会学生如何“论证几何”,在对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了解到,在此阶段许多学生会觉得“语言转换、数量挂信息、图形分离”等内容难度很大,成为学生公认的难点内容,即学生思维上的断点表现。而数学阅读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多次辨析、反思和操作,把握清晰的“论证几何”思维,进而掌握一套完整的几何解题逻辑思维,并在多次的“图形与几何”解题过程中,推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分层突破,激活课堂”的具体措施

下面从“做好新课导入,激活课堂—知识辨析阅读,学会语言转换—吃透教材,分层阅读”三个层次实现初中数学阅读的教学突破。

(一)做好新课导入,激活课堂。

杨振宁说:“真正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因此,激发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对于一堂课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有效激活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议教师采用情景模拟、讲故事、结合生活经验、科学史实导入等方法巧妙做好课前导入。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入时,要注意导入和课堂教学整体的关系。教学导入的学习情境设计应在分析新知识的逻辑意义和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要明确两者产生的实质联系,为新课学习打开思路。同时导入所引用的材料要尽可能直观、引人注目,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新颖有趣,既使学生有新奇感,又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调节课堂气氛,激活课堂。

(二)辨析阅读,学会语言转换——以全等三角形阅读教学为例。

几何语言是培养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运算推理能力的重要工具,初中对几何语言的理解程度决定学生几何题的运算能力。在几何阅读教学中,强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即文字、图形、符号之间的转换能力。本文建议采用辨析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语言的转换能力。

例1:全等三角形性质

(1)文字语言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分析: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根据条件知需要画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用图形中的字母表示出条件和结论。

(2)图形语言

如图2:

图2

(3)符号语言

∵△ABC≌△DEF,

∴AB=DE,BC=EF,AC=DF,∠A=∠D,∠B=∠E,∠C=∠F.

判断:条件中的“△ABC≌△DEF”写成“△ABC=△DEF”对吗?

辨析:全等三角形的“全等”两字表示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中的“∽”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同,故不对。

(三)吃透教材,分层阅读——以“一元一次不等式”阅读教学为例。

《一元一次不等式》阅读教学中,许多定理的理解要建立在不等式模型思维和操作的基础上,但不少教师会忽略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直接开展定理教学。如此一来,部分思维能力不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函数的感知能力有所下降。因此,本文建议在一元一次不等式阅读教学中,可采用“吃透教材,分层阅读”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定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从抽象的等式中掌握最基本的解法。

首先,应当根据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上分层次进行教学,让全班学生都能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内容,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理解课本基础知识,在阅读理解的前提下,学会基本方法;B组学生要求通过阅读教学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题;C组学生要求通过阅读教学,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在灵活解题的基础上提高其创新意识。

例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分层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①通过概念的阅读和等式分析,掌握基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能够在数轴上表达对应解集;

②深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含义,并熟练掌握解法;

③学会将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④通过探讨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培养学生分析与理解不等式模型的能力。

例3: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分层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①熟知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区别和相同点,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函数问题;

②在阅读理解中掌握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之间的关联;

③通过阅读教学在脑海中留下“数形结合”的概念,熟知不等式、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④在透彻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概念和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⑤体验数、图形是描绘这个实际的重要工具。

案例2和案例3中的①和②是最基础的目标,也就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阅读能力;①、②、③是第二层目标;第三层目标是①、②、③、④。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能细化初中数学阅读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目标更明确,课堂安排更科学与紧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结语

初中数学阅读教学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阶段特点、课本具体内容、学科知识特点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前导入中,本文建议引入生活事物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并通过外延的方式巩固知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而在数学原理课中,建议采用阅读辨析和阅读操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验证数学定理,从而区分数学定理,把握解题思路。总之,数学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前提,需引起老师和学生注意,通过有效的数学阅读教学方式,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牛宏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考试(教研),2011(03):22.

[2]洪粉花.例谈影响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0):102.

[3]蔡旭东.把数学读起来——谈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1(05):6.

猜你喜欢

激活课堂初中数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方法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