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描绘上海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

2015-09-10李晓冉

上海人大月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区县人大代表调研

李晓冉

“十三五”规划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编制好、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实现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主要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11月19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潘志纯受“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领导小组的委托所作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这是上海地方人大首次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人大开展五年规划调研情况的报告。

专题调研呈现五大特点

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就将开展“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列为重点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专门成立了由常委会主任殷一璀担任组长,副主任洪浩、秘书长姚海同担任副组长,市人大各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的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题调研领导小组。殷一璀主任出席启动会并对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洪浩副主任、姚海同秘书长还多次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和协调推进专题调研工作。钟燕群、姜斯宪、蔡达峰、郑惠强、吴汉民、薛潮等副主任分别参加了有关专题调研。

各委员会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十三五”规划综合性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统筹安排下,各委员会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协调配合,在听取了解市政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对口联系政府部门的沟通衔接,聚焦上海“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并结合常委会执法检查和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等开展重点调研,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科技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老龄事业、食品药品安全、文化发展、教育、体育、现代农业等18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挥人大优势和特点,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各委员会深入社区镇村、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实地调研,与政府部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专家学者等进行座谈,赴外省市学习考察,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本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意见,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财经委还会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开展了“十三五”规划人大代表和市民问卷调查。代表调查面向市、区县两级5293名人大代表,共回收问卷3991份,回收率达75.4%,收集意见建议1164条。市民调查采取入户调查方式,覆盖全市17个区县,共3400位市民,收集意见建议1773条。

市区县人大上下联动,形成专题调研工作合力。市人大常委会将“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作为今年区县监督联动调研的重点项目。财经委先后两次召开区县例会,部署、研究和交流了本市17个区县“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工作。城建环保委结合《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执法检查,与17个区县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调研。农业与农村委在区县例会上,专门邀请市农委负责同志介绍本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并听取涉农区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的意见建议。

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为了充分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和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各委员会开展调研中,扩大了代表参与的比重。内司委在本市养老服务业“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过程中,开展面向全体市人大代表的问卷调查。城建环保委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专题调研中,邀请了60人次市人大代表参加。侨民宗委、外事委在涉外社会管理“十三五”规划专题调研中,通过开展3次委员会议事日活动和12次市人大代表外事专业小组活动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人事代表工委联合各区县人大组织653位市人大代表于今年5月至9月组成21个调研小组开展调研,形成21份调研报告,对本市“十三五”时期有关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基层治理、安全防范、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文化发展、政府自身建设等提出了建议。

对上海“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个方面建议

此次常委会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总报告1份,人大代表和市民问卷调查报告1份,专门委员会分报告7份,人大简报14期,工作专报28期,人大代表调研报告21份。调研中,各方充分肯定“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编制本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浓缩汇总形成13个方面的建议:

1、聚焦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上海“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议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市情实际,注重环境承受能力的评估,注重“短板”的补足,注重社会分配比重的合理调节和倾斜,积极探索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新路径,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2、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议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健全科技人才激励和评价体系,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

3、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建议继续加大先行先试力度,紧密跟踪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把金融改革放到突出位置,增强改革措施的操作性,实现自贸试验区与“四个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

4、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议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放在突出位置,找准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积极回应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留住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历史记忆。

5、聚焦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加强养老服务供需衔接,确保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制度的全面落实、落地,使养老公共服务更多聚焦高龄、孤寡、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加大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

6、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使上海的优质教育更多普及百姓。建议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加大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抓住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契机,布局和做强上海高校的学科建设,提升上海高校在全球的影响力。

7、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议要从市民群众获得感角度谋划,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8、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建议把水污染治理作为环境治理的重点,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推进节能减排。

9、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建成食品安全城市。建议将市民对本市食品药品安全的感受度、满意度等指标列入发展目标,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加强专业化监管队伍建设。

10、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议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从政府转型、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实际进行宏观布局和顶层设计,实现从静态治理到动态治理的转变。同时,要加强对本市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沪境外人员的管理和服务。

11、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议要注重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目标任务的有机结合,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行政问责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推动相关立法进程,尽快制定或修改一些地方性法规。

13、科学合理设定规划指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建议要客观评估“十二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各项指标,统筹安排实现指标的方式和路径;要着力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多从群众获得感角度考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普遍關切;要改进规划的宣传工作,有一些让普通市民群众能记得住、讲得出的目标措施,切实让“十三五”规划成为全市上下的行动指南。

猜你喜欢

区县人大代表调研
各区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超八成区县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卓尼县人大常委会为县乡两级无固定收入人大代表发放生活补助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辽宁贿选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开发学业增值评价报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