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大
2015-09-10
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
日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因此,人大要以此为引领。
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发展,集中体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三个遵循”。因此,从世界观方法论、政治经济学和“三个遵循”高度才能学习运用好五大发展理念。如,《建议》提出,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注重机会公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等,明确了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动力源——落实人民主体地位,通过依法治国,领导动员人民自己动手创造幸福生活。公平正义、参与应是动力启动“密码”。大道至简。
创新发展。人大关键要为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性主动性提供平等参与、公平竞争法治环境。要研究处理好经济参与和政治参与及其与创新创业、法治的辩证关系。《建议》提出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以下简称“四众”),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人大开展相关工作时应考察随创新而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技术对公民有序参与的影响,适应并引领其演进,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如,“四众”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对人大降低公民参与门槛和成本、强化平等参与、扩大参与、提升参与效率有借鉴意义。《建议》提出: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为政府与社会互促提供了机遇,为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等提供了动力、平台,人大要为其拓空间、做规矩,又要研究其对民主法治建设影响。
协调发展。鸟之双翼如果一强一弱,弱者终将拖住强者。《建议》强调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人大通过履职推动此类工作,应着力于源头和制度。地方人大要推动与其他地方协调发展,加强地方人大之间协调。人大四项法定职权也要协调发展,相较于立法权,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职权行使尤需强化。而在改革深水区、攻坚期,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如果监督等职权行使不到位,也难以想象立法权行使会对部门利益说“不”,更谈不上四项职权之间良性互动。
绿色发展。人大关键要通过履职推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成为“左右手”:推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制度;推动发展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抓住薄弱领域即“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开展区域协调立法监督。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是建立有关垂直管理制度重要原因,这也说明一些地方人大在相关执法检查上存在问题,应举一反三从法制上解决。
开放发展。人大关键要通过履职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体制机制。要建立完善人大相应工作机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吸纳了境外机构有关建议,可探索形成相关机制,为工作中听取各方包括境外机构意见提供便利,加大对内外“开放”,以推动人大工作创新;要提升与外国议会交流合作的精准化。
共享发展。人大应着力于两点:“铸造”一条公平的“赛跑起点”,实现机会公平;为“跑得慢”的人托底,保障基本民生。可着重围绕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就业援助、脱贫、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开展工作。尤其要通过履职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以缩小收入差距。“风物长宜放眼量”,收入差距扩大必然影响政治经济健康发展,对高收入群体也不是利好。关注“权利贫困”,从法制上确保公民平等参与,共享依法治国权利。
最后,建议围绕“十三五”规划制定人大工作规划,研究“法治指数”,推动设计对领导干部包括人大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增加动力压力。 (山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