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强化“四种意识”
2015-09-10张晓燕
〔摘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时代意识,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解答时代课题,在价值理念上要顺应时代趋向,话语体系要吸收时代内容,理论视野要有世界眼光;二是问题意识,要始终处于“发问”状态,以时代问题为中心,面向“全球问题”和“中国问题”;三是实践意识,要尊重实践,将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正与更新;四是创新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正确发挥领袖人物的作用,积极回应时代课题,总结升华实践经验,探索并形成新的理论结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代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1-0064-04
〔收稿日期〕 2014-12-07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4B04),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4SZYB17),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3055),负责人张晓燕。
〔作者简介〕 张晓燕(1974-),女,陕西蒲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中共历代领导集体始终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步伐,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密切联系时代特征和时代发展,科学回答时代课题,促进实践发展,实现理论创新。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强化“四种意识”:时代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强化时代意识
时代属于客观实在范畴,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概念。时代是变动着的历史和世界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全局,要用时代化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时代。时代不同,就有不同的时代条件、时代主题和时代挑战。因此,我们要有清醒的时代意识,要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着的时代主题与新的挑战,准确把握和反映不同时代的差异,据之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这是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
随着时代条件出现差异、时代主题不断更换和时代特征持续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面对不断变化的新要求与挑战,同时,这也必然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灌注了朝气与生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发展急切要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必须准确认识时代主题,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积极解答时代问题,从容应对现实挑战,指引时代发展。一百六十多年前马克思主义一经产生,就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依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需要回答的课题各不相同。九十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都在不断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改变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进轨迹。
强烈的时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特征。首先,关注并解答时代课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为指导。整个世界发展飞速,新问题不断涌现,中国社会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在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区域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等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具体历史进程中涌现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潮流中,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不断探索解决时代课题。其次,在价值理念上要顺应时代趋向。一种理论的价值趋向是否符合时代发展,是其能否时代化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经产生,就以鲜明的阶级性区别于别的理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代中国呼唤“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因此,要从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发展,谋发展,推发展,使人民群众多方权益得以保障,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要求。再次,吸纳时代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包容的思想体系,其时代化需要不断发展纳新。马克思主义要积极吸收当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不仅要吸收“法治思维”、“循环经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元素,还要赋予“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更要根据中国的实践发展积极创新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努力更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最后,世界眼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提出的新期望。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开放特性就要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展现世界眼光和开放思维。中国共产党人既要立足国情,同时也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向,把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积极融进世界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来思量中国的前途命运,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持续展现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时代意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只有敏锐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理性回应时代挑战,深刻把握时代主题,科学解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得以持续推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得以展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强化问题意识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1〕 (P203 )现实矛盾是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2 〕 (P289-290 )在这段话中,马克思阐释了问题意识是其所创立学说的重要特质。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思维向度,是指人们自觉地积极地思索问题和认识问题的程度。科学理论能够确定自己的问题域,研究、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实践向前发展,也推动理论自身不断取得进步。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仍然能保持勃勃生机,根本原因在于問题意识自始至终贯穿于其创立、发展直到民族化及全球化历史阶段。问题意识要求关注时代和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增强问题意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始终处于“发问”状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就是在问题意识的不断产生中推进的,“以问题为中心”几乎成为马克思颠覆传统哲学、政治经济学及其他学科概念及其体系,实现人类思想史的伟大革命的重要路径 〔3 〕。从问题意识的产生到发问,整个过程中都有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际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的把握问题。问题意识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冲突与矛盾以问题的方式展现出来。发问是问题意识的表达。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随着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的转换,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在马克思主义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面对不同的历史状况,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始终处于“发问”状态,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其次,以时代问题为中心。忽视问题意识,无视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就会被排挤,以致被淘汰的可能。强化问题意识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密切关注时代主题,紧紧把握人民群众基本利益,把时代问题作为其关注中心,并对时代问题作出合乎时代要求的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准确判断时代根本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客观现实世界的。再次,面向“全球问题”和“中国问题”。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正是在不断地回答和解决每一时代中心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得以推进。深刻解答全球问题和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从一般意义上说,全球问题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面对的共同性问题。对于两种社会制度在发展中都存在的共同的利益关切和治理课题,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应对,同时也需要不同理论进行多方位的解答。对于这些关系全球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应该也必然要对此进行科学阐释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对于当代中国来讲,还要解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全球风险问题、生态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这些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必须予以认真解答的重大现实问题。
因此,从问题出发,准确捕捉和回答时代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前进的重要途径。积极关注时代问题,展现问题意识,能够及时回答人类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问题,才能使得马克思主义长盛不衰。
三、强化实践意识
强调尊重实践及实践第一,隐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前进的历史过程中,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文本解读。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来看,要立足于实际,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是开放的,必然在实践与时代发展中进而实现其自身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体现于与时俱进,它决定、要求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4 〕 (P433 )在深刻总结国际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经验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创立。正是在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国情有机结合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应体现实践意识。首先,要尊重实践。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总结经验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转化过程,其实践意识要求必须尊重实践。离开社会实践的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就如同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互结合,与具体的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其次,要将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融合起来。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基础的实践,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切合实际,贴近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作用,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中获取前进动力,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自觉历史进程。再次,要在实践中进行自我修正与更新。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之初就鲜明地体现出了进行自我修正与更新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在积极解答实践问题中做出适合时代情况的论断,从而得以指导实践向前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深刻变化的世界,中国也在快速发展变化,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进一步彰显自我修正与更新的特性,在实践基础上提出能够解释、推动当代世界发展的新观点、新论断与新思维。
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根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具有实践意识这条原则,要求尊重实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之事。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人类认识也在渐进发展,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进程也永不停息,只有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中国相结合,立足于实践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生机勃勃,时代化的进程才能不断拓展。
四、强化创新意识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及创新,其实质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5 〕 (P64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是创新的理论,决定了它必然要随着时代及实践的变化勇于探索理论创新。创新意识内在的要求人们必须根据不断转换的时代环境及实践发展,持续丰富及拓展原有理论。以科学性、开放性及发展性为显著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则必然会基于时代条件和客观实际的变换而多方位拓展其思想领域、研究视域及理论内涵,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其实质就是在时代特征和实践结合前提下马克思主义持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自我丰富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实践具体相结合实现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体现于每一次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要理论突破,每一次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得以实现历史性跨越。诞生于当时所处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它当时所处时代的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主要成果。列宁突破性的阐释了“一国胜利论”,即,社会主义有可能最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更有效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地闡述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观点、思想、新论断与新要求,这是我党在理论创新的道路上取得的最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可以说,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步伐需要致力于这样几方面:其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理论创新的基础与条件就在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各地不同社会进化发展的基本思想。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严谨态度上,既不能疏离甚至于丢弃其根本,单纯求异求新,也不能受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本,要在坚持其基本理论的坚定前提下,实现坚持与发展的有机融合,清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体仍然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其二,正确发挥领袖人物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袖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所推进的理论思想观点的探索创造活动。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历程中,政治领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领袖的理论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创新的主体动力和重要条件。抛开这一重要条件,就难以展现时代进程的变革和实践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就会阻碍马克思主义特有理论品格的自我彰显与马克思主义的永续发展。其三,积极回应时代课题。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也是在不断解决新问题、新情况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握时代需求,解决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回应时代重大课题,展现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进程的向前發展,要求必须密切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创新性回答,在把握时代趋势的同时,预见未来的发展走向,引领时代潮流。复次,总结升华实践经验。理论创新离不开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与升华。“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 〔6 〕 (P57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提炼与升华每一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都是推进其时代化的关键路径。由实践经验渐次催生了诸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解决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内容,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其四,探索并形成新的理论结晶。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既要探寻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和中国具体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探索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同时又吻合时代需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又要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最新成果的契合点,尤其是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世界不同国家地区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的伟大建树。理论创新的成果,集中体现在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理论结晶。其中,包括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积极吸收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吸收领袖人物、理论研究者和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集体智慧,不断凝结成新的理论成果,促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稳步前行。同时,还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对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检验,并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对其改进完善。
总之,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的顺利推进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使命的实现中,必须深刻把握时代条件与主题,应对时代挑战;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展开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必须尊重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能在实践中持久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自觉强化 “四种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才能走出现实困境,才能不断开拓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陈殿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自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周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