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生中每—段夏花般绚烂的旅程
2015-09-10肖莉
肖莉
记得办妥移民手续、离开北京时,我在北京那所国际学校里结识四年的一位忘年交,70多岁的于老师,为我写了一段话——《在路上》:“一次又一次地出发,在人生路上。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去读书,一个人带着孩子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又带着家庭到很远的大洋彼岸生活……”这是对我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最喜欢林徽因的那句话——“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这一次,我又一路振翅飞翔,来到了温哥华。
这些年中国有了值得夸耀的GDP,中国人向外奔跑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从偷渡移民减少,到劳务移民出现;从劳务移民沉寂,到技术移民兴起;从技术移民受限,到投资移民受捧;从加拿大投资移民暂停,到其他国家投资移民升温;从投资移民火爆到留学火爆;从澳洲留学因难以移民而受冷遇,到留学大军涌向加拿大;从大学生留学到高中生留学,乃至初中生、小学生留学……中国人的故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上演,而我将要讲述的是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妈妈在温哥华亲历的教育故事。
因为工作的原因,十多年来曾在多所国际学校任职,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外教。尽管每个人都个性鲜明,但作为在海外任教的老师,他们的共性是:四海为家,享受异域风景与文化。他们的这种包容与开放深深感染了我。生命是一段旅程,经历和体验最重要。不要筑起高墙,把自己与当地隔绝,以开放的心灵去感受生命中的新鲜,即便当下曾有过痛苦的咀嚼,彼时回忆起来,定有不同滋味。
特别喜欢易中天的《读城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所以,我不断地通过工作、旅游去解读不同的城、不同的人。历数我所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乐山、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温哥华,一座座海内外的城市像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串成我的故事。生活在别处的人,难免有种疏离感,总会觉得自己是外乡人。然而,当你被一座城市,哪怕是被这城市的某个细节吸引,情形便不同。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当地的市井生活,走街串巷去买菜,每日奔波在上下班的途中,去当地博物馆解读历史上的生活,在当地的剧院欣赏原汁原味的表演……我会觉得我就是那里的人,我了解他们,他们和我一样。
所以当屡次被问及“你为什么移民?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吗?”时,我诚心诚意地想告诉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我们移民加拿大全是为了你。”诚然,这些年教育移民已成为一种趋势,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一切为了孩子的家庭移民,可是,年幼的孩子肩负不了如此沉重的爱。因为,爱,往往意味着责任啊。成年人不妨这样认为,移民是为家庭换一种生活方式,孩子也不必背负全家的期望,反而可以以轻松的心态融入当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我下定决心要移民,其实是为了尝试不同的人生,体验不同的文化,为自己,也为孩子。
当我来到温哥华,我的生活又紧紧地和教育联系在一起,这大概就是作为教师的宿命吧。接触到很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有的在孩子八九年级时就让孩子接受SAT的培训,还有的孩子已经11年级了,还在ESL班上,对于省考、毕业、申请大学,父母完全没有头绪。我是真为孩子们着急,如果他们和父母能够早一点儿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就不会走弯路,年少岁月,弥足珍贵,经不起蹉跎。所以,我便萌生了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想法。教育问题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选择教师的问题,英语和汉语阅读,私校排名的秘密,如何申请名校等,对于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裔学生来说都是共同的。希望发生在加拿大的故事,对于生活在英、美、澳、新的华人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有所启发。作为妈妈,教育女儿一路走来有心得、有收获,自然也少不了困惑,愿与大家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