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站直了!
2015-09-10一平
一平
前不久,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与刘慈欣等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他拿出《三体》的第一部,扉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刘慈欣发现里面的内容,有很多勾出来的句子和一些批注,“可以猜测李源潮看得非常认真和仔细。”
在获得“雨果奖”掌声的同时,《三体》的市场大卖,无疑是掌声和票房的统一见证。科普科幻创作肩负着展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三体》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激发起创作者实现中国梦的创造力。不做市场努力的文艺作品,显然实现了“站着挣钱”的经济效益。
当资本欲绑架崇高时,文化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中央给出的答案是: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服从社会价值,越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刚刚过去的九月,文化,这一主题的精神内涵再度放大——9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会议强调:“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仅仅三天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这一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定调,其实早在7月就发出,在国企改革意见出台后,两办再度强调文化企业的社会效益首位,更加明确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决心不可谓不大。
知易行难。国有文化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相适应,免不了有个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抓得住”,坚持党管干部、党管导向,该扶持的要到位;另一方面要“放得开”,实施分类分层管理,商业类、公益类需要划分清楚。要鼓励经营性文化单位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相适应,各级各类评奖机制也要进一步改革,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神文化产品,激励国有文化企业的担当和坚守。
再用鲁迅先生的话语:“文艺是绝不能俯就、媚俗的,”否则“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文艺是到了该反思的时代——“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给了我们这个答案:无须争议,只需牢记,没有人民作为主角,文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拥有灵魂。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基层,植根于生活,以人民为蓝本,为人民而歌唱,才能不负时代的使命,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得到永生。什么是文艺,什么是好的文艺作品,文艺的价值和生命力体现在哪里?这是每个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应该虑及的命题,更是担当着文化传播使命的国有企业的责任。
谋利当谋天下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不仅是对文化企业的要求,也应当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全局性要求。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肩负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做强做大做优的市场化过程中,一定耍善于“站着挣钱”,筑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长青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