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趣事:那些消隐在时光中的人物
2015-09-10哑铁
哑铁
原名吴沛,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重庆诗刊》副主编,武隆县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现供职于武隆县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从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红岩》《重庆文学》《星星诗刊》《文学港》《朔方》《芳草》等刊物。著有诗集《隔窗听雨》。
有的女人趁何伯不留意,也揩揩他的油,用乳房在他脸上蹭一下就跑,他也只做蓄势欲追状……我回老家看望父母,途中见王叔在放羊,佝偻着腰身,大约下午四五点钟左右,阳光斜射下来,使他越发形单影只……冉爹为将全家迁到我们生产队落户,费尽了心思。天刚蒙蒙亮,无论刮风下雨,山堡上就会响起他用手提话筒背诵毛主席语录的声音……
我的老家在武隆乡下,一个叫“沙甸子”的小地方,属大娄山脉贾角山支系。两列山脉之间形成一个天然河槽,白龙河流经十里注入芙蓉江,沿途堆积成了数不清的小沙甸。在江口芙蓉江电站未蓄水倒灌成湖之前,两岸稻穗飘香,麻柳树沿河岸一直向远方延伸,这条河
溪是我们小时摸鱼戏水的天堂。岁月易逝,那些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趣事也逐渐失去光泽,直到湮灭、物是人非。近些年不断传来我的父辈一一离世的消息,每当想起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艰难的生活,就热泪盈眶,心生怅惘。他们经历了多少屈辱,他们也奋斗过、抗争过,但最后不得不被生活像猫戏耍老鼠一样逼到墙角。我只能写下这些文字,用以向我尊敬的父辈们致敬。
何伯 :蓬乱的头发如秋草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心里莫名生出一丝丝歉疚,这是个深受河沿两岸尊敬的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是生产队长,领导着我们这方圆十里一百多户人家。
童年,我们常常见到何伯带领社员们大干快上的身影,他喜欢逗我们这些小屁孩,一高兴就会摸着小孩子的头说:“叫我老汉(父亲)。”
而我们会将头一拧,回敬道:“老汉不叫你!”然后快速跑开。他生性有些幽默,时不时来上一段荤曲儿,冷不丁冒出几句荤段子,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往往前仰后合,有的社员就借故一屁股坐在地上偷一会懒,这又会引来众人的笑骂,大家一阵闹腾,对这种事,何伯多半听之任之。单调的集体劳作,人无异于机器,正是这些笑料,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增添了暖意,何伯君子动口不动手,在休息的间歇,还会怂恿愣头青偷袭女人的胸部和臀部,引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打闹,但他只在一边乐呵呵地旁观,有的女人趁他不留意,也揩揩他的油,用乳房在他脸上蹭一下就跑,他也只做蓄势欲追状,并不加入到打闹中去。
何伯的幽默和宽容使他赢得了好口碑,但却也让他吃尽了苦头,领受了戴高帽、挂牌子、颈上挂粪桶等批斗,差一点还进了监狱。大集体劳动,在农忙时节,全体社员为了赶工,早上出门时都要为中午带上现成的果腹之物,这些食物花样百出,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红苕、洋芋等,更有甚者,因家里人口多,只有芭蕉根糊糊、癣麻头稀饭等猪也不愿吃的东西。
一日午饭时间,几十上百号人围在插在田塍上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像边,做请示汇报,只见何伯故意装出一瘸一拐疲累至极的样子,慢腾腾走到毛主席像前,一边说:“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吃的红苕稀饭咯,您老人家吃点嘛!”一边将稀饭锅巴往毛主席像口里送,大家哄堂大笑。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支部书记看到,问题很严重,何伯因此被免去了生产队长,与“地富反坏右”一起接受批斗长达 3 年。
3 年后,不知何故,支部书记发了善心,又让何伯“官复原职,这一折腾,何伯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前年我回乡参加一长辈的葬礼,见到何伯,他明显老了,头发蓬乱而花白,寒暄中,我真想用手摸摸他的头,摸摸岁月一刀一刀刻下的沧桑。
王叔 : 夕光中佝偻的身影
王叔有个绰号,叫“王biang”,古韵上声,这个字据乡人们解释为“狡猾”之意,至今老家人的口语中形容什么东西滑溜时,依然用这个字,比如把路面溜滑叫“滑biang滑biang的”,摸鱼时如没有捉住叫“biang出去了”,形象而生动。王叔是拖油瓶,早寡的母亲迫于生计,带着不满周岁的他改嫁到我们生产队,后爹是当地大姓。他绰号的来历众说不一,一说是他母亲期盼他能在艰辛的人世夹缝中顺利长大成人,一说是他为人处世爱贪小便宜人们有鄙夷和贬低的意思。不论哪种说法,都直指一个核心:与王叔交往,要防着点。这绰号如影随形让王叔腰杆子一辈子都没硬起来过。
乡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很多,传播者穿插附会无窍来风、捕风捉影,王叔的故事也多属好事者舌尖上的翻版。
王叔爱贪小便宜,人们说得振振有词,无论是地里的黄瓜、豆荚,还是沟坎上的南瓜、番茄,只要王叔在那里经过,这些东西就会不翼而飞;有人还描绘得绘声绘色,说王叔“哧溜”一下就窜进去了简直比孙猴子还快。其实,在乡间贪小便宜的人很多不一定就是王叔所为。
但有一件事是真的,我二姨在世时讲这事还抱着很大的同情心。说王叔大闺女出嫁的头天晚上当厨房帮厨的邻居吃完饭回到厨房一看,肉案上的肉全部不见了,疑心是猫和狗贪嘴做的案,于是大家灯笼火把找遍了房前屋后,甚至周围几里地都找了个遍,仍然不见踪影,只得作罢。肉多金贵啊人们惋惜不已,迎娶的人们也只好吃点素食上路想借此饱饱口福的人也只能摇头叹息。我二姨也在厨房帮厨,回家后想起自己的东西忘在厨房了,去取时,发现王叔正在柴房的炭灰里一块块将肉取出来——原来是他趁人不注意,将肉藏到了炭灰里。二姨没声张,取了东西快速离去。
前不久,我回老家看望父母,途中见王叔在放羊,佝偻着腰身,大约下午四五点钟左右,阳光斜射下来,使他越发形单影只,我立即下车问一声好,他似乎费了好大劲儿才认出了我,双眼无神,年轻时的狡黠早已荡然无存。从他的眼里我只看到了空洞和茫然,只看到了人生暮年的悲酸。
冉爹 :特殊年代下的蹒跚
冉爹是公办教师,是我们生产队唯一“拿工资吃皇粮”的人,一生都在我们村的学校教书,他是外来户,子女多,据说是从一个非常偏远贫瘠的地方搬来的。冉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专长不是教书,而是背诵毛主席语录,写得一手较好的毛笔仿宋体,据说是抄写毛主席语录练出来的。他教的学生,包括他自己的子女,都没能考上初中。
冉爹为了将全家迁到我们生产队落户,费尽了周折和心思。天刚蒙蒙亮,山堡上就会响起他用手提话筒背诵毛主席语录的声音,每天如此,无论刮风下雨,寒来暑往,然后在每家每户的土墙上,用石灰刷大书毛主席语录,这种执着的精神和宣传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积极态度,终于感动了公社和大队的各级领导,公社书记亲自到我们生产队落实冉爹一家落户的事宜。从此,冉爹一家成为沙甸子的居民,与我家毗邻。
我不知冉爹是怎样成为公办教师的。课堂上,他喜欢用粉笔板书仿宋体的毛主席语录,一笔一划,工整用心,多次受到上级表扬,经常到外地交流经验。江口芙蓉江电站库区蓄水,冉爹刚好退休无事,为淹没赔偿的事整日到市进京上访,搞得地方政府无可奈何,只好明防暗盯,将其列为重点稳控对象。我还在5年前见过冉爹,一个典型的倔老头儿,穿一件仿制的军用棉大衣,落落寡欢,大概还没有从那特殊年代的阴影中走出来,步履蹒跚中依然有股狠劲。
写到这里,老家人来电说又一长辈离世,不由怅然若失。